杜荷與戶部尚書唐儉談得很愉快,

唐儉苦高價的冬衣被褥採購久已,

以前他沒得選,現在他想做一個為朝廷省錢的好官。

“賢侄,你這可是幫了老叔一個大忙了。”

杜荷眼前這位戶部尚書已經約等於他們紡織作坊的半個財神,

瞭解到杜荷他們作坊給出來的價格後,

唐儉當即就表達出了朝廷的布匹等等織物今後的用度以後要從杜荷這裡採購。

“唐大人,這事會不會太過為難?”

唐儉並不覺得他的想法有什麼為難。

他是戶部尚書,在朝廷花銷上,他的話語權還是相當重的,李世民要建宮殿他都敢反對。

朝廷的大宗採購雖然他也不能一言決之,但是他要反對,其它人也得給他的面子。

唐儉伸手揉了揉放在他身前的一塊布,

“賢侄,我給你個準信,只要你以後提供的織物都是這品質的,老叔就敢保證這朝廷用度的織物只從你這裡採購。”

杜荷高興歸高興,他也明白唐儉的說法太過理想化,且不說其中牽扯有多大,

光是目前杜荷這紡織作坊的生產速度也供應不上朝廷的用量。

沒錯,就是供應不上,至少目前供應不上。

長安城那麼多普通百姓加起來的用量也不如朝廷每年的採購量,

當然,這說得是普通百姓,在這絹布能當錢來花的時代,

百姓家裡有一套完好的衣服都得好好收起來,有重大活動之時才穿出門。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破了以後在家還能在穿三年。

唐大人,以後布匹的質量會更好,產量會更高,價格也會更便宜,我想讓大唐百姓人人能穿得上新衣服。”

唐儉聽到杜荷話裡的形容,心中動容,他是一個有些理想化性格的人。

出生也不是什麼大家族,學聖人學說,心裡有為天下萬民謀利的理想,

聽到杜荷這說法,很是感概,

“賢侄,你有國士風範,老叔不如你,實在是慚愧。”

杜荷被唐儉稱讚得心中樂呵呵的,來自甲方爸爸的讚美可不多見,

“唐叔過譽了,我也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唐儉用手撫了撫下額的長鬚,哈哈一笑,

“賢侄就不要太過謙虛了,老叔說得一點不為過。不過,老叔有一點不太明瞭,還請賢侄為老叔解惑。”

“唐叔請說,小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賢侄,以往朝廷採購冬衣之類數量較大的物件,

採購的價格要比尋常市面上出售的冬衣價格要貴上一成兩成的,

供貨的商賈說是大批次的購買,導致價格上漲,這事有沒有這種說法?”

杜荷聽完暗自腹誹,還能這樣玩?不過他又轉念一想,這也不是不可能。

首先這是墊資,要是朝廷如拖他們酒精款一樣拖著,那時間成本得算進去,

再者生產力也決定了物價,往年杜荷給他手下作坊的工人配發冬衣和夏季都存在這情況,

物資太少也決定了大宗採購的時候物價上漲。

“唐叔,這樣的事情也的確有發生。”

杜荷將心中所想給唐儉說了一遍後,又想到了一種可能,

“唐叔,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要是朝廷本來就有計劃,又不拖欠的情況,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些本來就是囤積好的物資,要高點價格只是因為還要上下打點。”

杜荷說完又感覺不妥,眼前這位就是戶部的頭頭,要上下打點這不是當著他的面抽他的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