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第一部 孤獨(1905…1939)童年(1905…1917):佔有詞語(2)
閱讀和寫作激發了薩特的想象力,使他在孤寂的生活中獲得安慰和自信心。童年生活中,還有一個東西同樣起到激發想象力的作用,同樣給了他精神撫慰,這就是音樂。
外祖父家可以說是一個音樂世家。外祖父會作曲,創作的樂曲帶有門德爾松的風格,他還彈得一手好鋼琴。母親安娜…瑪麗同樣鋼琴彈得好,她能演奏肖邦、舒曼等人的難度極大的樂曲。此外她還有一副好嗓子,而且經過專門訓練,唱出的歌真可以說是宛轉動聽,餘音繞樑。外祖母、舅舅、舅媽、表兄弟們,人人在音樂方面都有一手。
在這種環境的薰陶下,薩特自然而然地喜好上了音樂。他很小的時候就隨著母親去體會音樂之聲。往往是在晚飯後,母親開始彈奏鋼琴,小薩特站在一旁,隨著鋼琴的節奏和旋律,陷入豐富的想象之中,以前看的那些愛情和戰爭故事浮現在腦海裡,他自己成了主人公,成了救美和殺敵的英雄。想象到得意處,他情不自禁地抓起外祖父用的尺子和裁紙刀,把它們當成劍和匕首揮動起來。這時他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強大和無所不能。
大約10歲左右,薩特開始練習彈鋼琴,並且是上正規的鋼琴課。到後來,他已經能夠彈一些難度較大的曲子了。當他彈到一定水平時,母親和他一起彈,兩人合奏,這應該是薩特一天最快樂的時光。這種對音樂的愛好反過來進一步強化了薩特的想象能力和文化鑑賞能力,對他以後的文學創作是很有好處的。在他的成名作《噁心》中,有一個反覆出現的情節:主人公洛根丁在聽一張唱片,那是一個黑女人在唱:“在這些日子裡,親愛的,你會想念我。”這應該是薩特自己對於音樂喜好的寫照。薩特經常參加音樂會,他彈奏鋼琴的愛好保持終生,直到晚年雙目失明、胳臂也抬不起來才被迫放棄。而在那時,聽自己喜愛的唱片是他最大的慰藉。他家中藏有許多名曲唱片。
薩特在將近70歲時,回憶童年的生活,特別提到自己對於月亮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覺得月亮是自己的月亮,他同月亮之間有一種默契。當他抬頭遙看那一輪皎潔的玉盤時,總是不自覺地同她對起話來,向她任意傾訴自己心中的一切,雖然是默默無語的。
這裡他仍然發揮著在閱讀和音樂裡面已經體現出來的想象力。當看到月亮上面依稀可見的明暗起伏之處時,他將那幻化為一張微笑的臉,一張只向他展示秘密的臉,一張讓他倍感親切的臉。童年薩特害怕黑暗,而月亮讓他戰勝恐懼,消除了黑暗的陰影。
這種月亮情結應該來自他的孤寂感以及力求擺脫這種孤寂感的需要。童年的體驗在他成年後仍然有著影響。許多年後,他寫了一篇小說,名為《午夜的太陽》:一個小女孩的頭腦中常常浮現出這樣一種情景:深夜的天空中出現一輪輝煌的太陽;一天她真的看到了午夜的太陽,但它不是圓的,而是一道長長的光。這篇小說折射出薩特的月亮情結,這個小女孩的感受其實就是薩特自己的感受,這個午夜的太陽其實就是月亮,被他幻化的月亮。
後來他還在一個劇本中加上這樣一個情節:一對流浪者在月光下談論月亮。這實際上表達了他自己對於月亮的喜愛和欣賞之情。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薩特特意租了一臺電視機看登月實況轉播。這一次他總算是真正看清楚了月亮是一個什麼樣子。但這樣一來,他對於月亮那種因其神秘性而產生的特殊感情也就不復存在了。這讓他在獲得一種滿足的同時,又有深深的遺憾和失落。
童年薩特長期的孤寂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咎於外祖父。薩特到了上學的年齡,本來應該把他送到學校,外祖父也送了,但沒有送成功。
出於做外祖父的偏愛,施韋澤認為剛到上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