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趙爾豐在四川建立的保川會就是依靠本省富紳名流和零散的各路起義軍建立一個政治聯盟。以四川自治的名義把持著四川省的軍政大權。
如果宋彪只是要對付這些人,那倒簡單,偏偏還有同盟會這根攪屎棍。
同盟會的實力並不強。在湖北的共進會雖然屬於同盟會,和孫逸仙、黃興等人還是有著較大的政治分歧,即便是在廣東、廣西,同盟會的軍事實力和社會影響力也不是最大的。
問題在於同盟會確實就是一根攪屎棍。
光復會的政治目標是要求建立中央集權的中華帝國,復興中華民族,建立強大的新帝國,首先要統一軍事力量於君主,再統一政治力量於中央內閣政府,不管是雲貴總督趙爾巽、四川總督趙爾豐、山東巡撫孫寶琦,以及廣東、廣西、福建、江蘇、安徽、河南、陝西各地的所謂的“革命”政府。大家都是堅決反對的。
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同盟會宣揚省內民主自治和美式共和聯邦制恰好擊中光復會的軟肋,同盟會和各省諮議局的合作已經成為一種大勢所趨,彷彿是一夜之間,人人都在談共和。
既然在軍事上不佔優勢。同盟會和各省“革命”政府都要求停止內戰,又相互聯合各種地方勢力宣揚聯邦自治制度。
除了在全國範圍內的大爭論外,在地方各省內部,同盟會、光復會、地方派系之間也不斷糾葛,新軍、地方革命軍等等軍事力量在地方的武裝爭鬥也愈演愈烈。…;
所以說,滿清滅亡之後的中國內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為了應對眼前的局面。宋彪的策略是聯大棄小,聯合大的力量,放棄小的力量,他有資金,有軍事實力,有東三省這個穩固的地盤和充裕的稅收支援,他怕什麼?
在和北洋軍達成和解後,宋彪一邊積極重編北洋軍為中華革命軍第五軍,一邊不斷調動部隊,做好進攻武昌的準備,同時透過臨時內閣政府將東三省、直隸、山西、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湖南劃入日常治理的範圍,取締原有的各省諮議局,設立省議會,透過這個過程大量將各省光復會骨幹推出來擔任省議員,委任省長和各級官員主持政務,從東北軍抽調軍官到這些省組織各省的巡防軍,控制住國內主要的鐵路和兩大艦隊後,透過鐵路和水路,庫存的槍械彈藥也開始運往各地。
宋彪的計劃是在自己已經控制的十個省中組建十個巡防軍和總隊,每個軍遍設1。25萬人,相當於一個新軍的鎮級編制,在光復會和同盟會成員相當,或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各鎮新軍中的光復會成員帶領各部撤出,不和同盟會糾纏下去,重新組建巡防軍與之正式決裂。
如此一來,對於同盟會控制的新軍,臨時政府一律停發軍餉。
同盟會宣揚的那些理念縱然再吸引人,他們的一個短板是極難解決的,那就是沒有錢,沒有錢就沒有軍餉,沒有軍餉,身為革命軍還能去搶劫嗎?
宋彪這一招是極其犀利的,在軍餉的逼迫下,駐紮在承德的第二十七鎮正式承認臨時政府,調離承德,乘鐵路北上瀋陽接受整編,編為第四軍第二十七師。
在起義之後加入同盟會的第十鎮總制孫道仁,在程璧光和部下王麒的勸說之下改變初衷加入光復會,宣佈福建省取消獨立,接受臨時內閣政府統轄。
收到了孫道仁的電報後,宋彪很是高興,他立刻給在參謀二局打了電話,讓福州籍貫的二等參謀官李宣倜過來。
宋彪對參謀二局的這些參謀軍官還是非常熟悉的,李宣倜這個人水平並不是很特別。不高,但也不低,為人比較心細。
宋彪打算派他去福建主持巡防軍的工作,福建對臨時內閣政府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宋彪只有控制此地才能恢復中國茶葉和瓷器貿易的繁榮,才能擁有福州船政學堂,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