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明代龍袍,新的龍袍採用了一些西式的裁剪手藝,採取了圓口立領,袖口繼續縮小一些,靴子的變化較大,採用了類似雪地靴的設計款式,表面是一整塊的軟鹿皮和羚羊皮。以鹿皮為首選,蒙皮採用明黃色、硃紅色、褐色、黑色、白色六種。

第二個系列是歐式古典皇帝禮服,主要用於接待外賓時酌情選擇使用。實際用處比較少,最多隻是用來照一些宣傳式樣,用於在歐美進行政治公關使用。以表明中國正在西方化、現代化之類的。

第三個系列是常服,從傳統中國服飾中吸收了一些元素,結合西式洋裝的一些裁剪和規則,設計出來的新式唐裝,統稱為光復式唐裝,基本和現代唐裝差不多,要求有傳統的團錦紋、福紋和螭雲紋圖案。

作為皇帝日常最常穿的帝服,第三個系列的設計是最多的,和普通的唐裝不同,這一系列的龍章中裝要求更為華貴。大量選用十二龍章的基礎圖案和降龍紋,對應三種光復龍章禮服,也有明黃色、硃紅底白團錦龍紋、白底海藍龍紋三種。

吸收國外皇室家徽標記的思想,帝國皇室採用了“宋氏皇朝”的統稱,並以紅底黃紋的三龍紋為基礎家徽標誌。用於皇家服飾和各種用品中,包括皇室御賜給臣下武官的禮物,饋贈國外的禮品也都要有這一標誌。…;

1911年7月15日,宋彪就身穿著明黃色的光復龍章禮服登基,內閣大臣的朝服則以萬曆皇帝常服為基礎,採用了紫色絲緞和青蟒紋。統一用翼善冠這樣的高規格。

除了皇帝皇室和內閣大臣外,其他政府官員和內廷官員都沒有專用的官制禮服,其他官員穿西裝,軍人則穿軍禮服,一概簡化其他不必要的配置,整個登基大典也不需要太多人參加,國會議員和黨派代表則統一身穿新式唐裝出席,顏色上以硃紅色為主體。

登基大典從凌晨兩點就開始,早上7點正式開啟,9點整正式登基稱帝,接受內閣官員、國會議員朝拜,隨後是接受各國外國公使、特使的恭賀,以及正式遞交國書,包括向其他各國遞交登基國函。

至中午12點整,在保和殿舉行國宴,宴請內閣大臣、議員和各國特使。

內廷總署最初的準備還要複雜的多,一直到晚上9點為止,宋彪後面簡化了一部分,反正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形式,以此日為準,他正式且公開的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確定自己身為中華帝國神武皇帝的身份。

從這一天開始,神武年號就將強制在全國使用,帝國紀年和公元紀年同時使用,以前者為主和正式使用,後者則為輔。

國宴儀式到下午兩點整才正式結束,整個登基大典也至下午4點結束。

走了半天,坐了半天的宋彪都覺得全身很累,又正好是夏天,幾次汗流浹背,還好中間有三次沐浴更衣,要不然就是一身臭汗。

晚上換了一身常服,身穿著一襲硃紅底白團錦龍紋龍章唐裝的他,回到宣政園繼續宴請三十三位內閣大臣。

本屆內閣政府雖然是帝國的第一屆內閣,在行政體系上倒是基本完善,設有外務、財政、法務、陸軍、海軍、民政、農業、工業、商業、警察、文教(文化教育)、交通、國土資源、宗教十四個部,以及新政、內廷、科技、水利、稅務、海警、海關、郵電、工商、質檢、審計、環境、衛生、地質、巡防十四個總局、總署,加上中央銀行的行長、金融證券監管委員會的主席,以及屬於情報和調查機構的國家情報總局、中央調查總局,再加上內閣總理大臣,總計三十三位內閣大臣。

雖然財政大臣張康仁兼任了中央銀行的行長職務,但在內閣安排上,央行的副行長孫衡甫也被納入內閣席位,故而還是保持了三十三位內閣大臣的總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