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老四話音落。

老朱棣和洪熙大胖小朱都是臉色微變,就連老朱都是下意識皺起了眉頭。

先前於課間休息的時間裡,老朱已經從老朱棣口中聽說了洪熙漢王造反之事,也聽說了永樂國祚之所以暴雷,全因永樂朱高煦。

兩個時空的朱高煦,一個明著造反,一個暗著生亂。

洪熙和永樂的這兩件事,建文朱老四當然也知道。

但。

這畢竟是剛剛靖難結束的朱老四。

朱老四深吸一口氣,凝望著老朱。

“父皇,我想給高煦一次機會。”

“倘若我這一朝的高煦依舊如其他二朝,依舊是心存不臣之心,我會親手執刀將其了結,斷不會任由他害國亂民。”

他想給朱高煦一個在朱元璋面前證明自己的機會,他也想借這個機會,改變老二未來的路,他不願意自己的兒子再走上另外兩個時空的老路。

這,是朱老四作為一個父親的選擇。

而如果是站在一個統帥的角度,他一樣會選擇朱高煦。

但凡只要是提起靖難名將,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朱能張玉等人。

可殊不知朱高煦在靖難之戰的功勳,絲毫不遜色朱能張玉,每逢遇戰,當為先鋒,猛不可當,頗有常十萬之風。

對朱棣而言,靖難之役中最為重要的幾戰,皆是因朱高煦而建功大勝。

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朱高煦,這會的朱棣已經是建文的階下之囚,別說入主應天,能不能活著都是個問題。

第一戰,白溝河之戰。

南軍先鋒平安及大都督瞿能父子督師奮戰,與燕軍正面廝殺,纏住燕軍的同時,李景隆大軍從三面包抄而來。

合圍完成,燕軍遭伏。

朱棣親自斷後,掩護大軍撤退,先後三換戰馬,箭盡三筒,就連手中戰刀也砍斷,幾乎快被南軍生擒。

正當力竭之際,朱高煦不避險阻,冒死衝破南軍截擊,及時趕來援救,並且陣斬了翟能父子,而後趁著李景隆帥旗被刮斷之際,率軍直衝李景隆,大破之。

而後,朱棣曾當著眾將感慨:若無子,幾喪命矣!

第二戰,東昌之戰。

朱棣率領的前軍猛攻盛庸左翼,誤中盛庸誘敵深入合陣之計。

朱能、張玉皆是焦急萬分,率軍衝了幾次都沒衝進去。

而就在這時,朱高煦率軍趕到,眼見老爹被圍了,二話不說,由朱能和張玉負責佯攻,自己帶著本部精騎殺入了包圍圈,勢不可擋,殺散南軍,救出燕王,並掩護北返。

在這一戰中,負責為燕王斷後的張玉戰死。

第三戰,浦江口之戰。

盛庸集結所有剩餘兵力於浦口,大敗率孤軍深入的朱棣,而此刻的朱棣已經深入南境,四面皆是匯聚而來的南軍。

若是再不撤,必然被甕中捉鱉。

又是在這個時候,朱高煦率軍及時趕至,並在吃了一塊‘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的大餅之後。

整個人猶如武聖附身,上了馬就嗷嗷衝,一舉大破盛庸,定鼎靖難最後的勝利。

如果從靖難這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朱高煦心中不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畢竟老爹打下的這個天下,他出了很大力。

“兄長,可有問題?”

老朱看向季伯鷹,他詢問的並非是戰法,而是這建文朱高煦是否會對建文朝的國祚產生影響。

“可。”

這件事上,季伯鷹沒有多猶豫什麼。

有些問題,從根上解決反而更加簡單。

永樂和洪熙時空的朱高煦,奪帝之心早就已經深種,根本不可能輕易抹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