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李闖王:額今天三圍開封!(附加改書名通知!)(第2/6頁)
章節報錯
蹋成這幅模樣。
想當年,他大宋也是以武立國。
“倒也不是。”
言罷,季伯鷹心中稍帶著將北宋後續幾帝的生平都簡單過了一遍。
因為大瘋哥趙禎無後,所以繼位是趙禎養子,也就是後來的宋英宗趙曙,這哥們同樣有個傳於後世的外號:專情皇帝。
和明孝宗朱佑樘一樣,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夫一妻制。
不過。
趙曙雖然和朱佑樘一樣都是史書上罕有的專情皇帝,但二人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剛一登基,趙曙便是召回了韓琦、歐陽修、富弼這些仁宗朝被貶的改革派,繼續開始革新除弊,勢要將大宋王朝給翻新一遍,一改三冗現狀。
在位三年時間,動作如雷。
只可惜。
這哥們實在是命太短,僅僅只是做了三年皇帝,某個深夜,一命嗚呼。
而在宋英宗趙曙之後,是為大宋第六帝,宋英宗趙曙長子宋神宗趙頊,人送外號:改革天子。
趙頊繼位之初,整個大宋經過太宗、真宗、仁宗的接連騷操作之下,已經積重沉沉,而英宗著實又是死的太快,改革大業剛開始人就沒了,朝廷黨爭愈演愈烈、國庫連年空虛,邊境又不安寧。
故而,趙頊親政之後,繼承了他老爹的遺志。
一拍板,繼續改!大膽改!徹底改!
著名的‘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便是發生在這個時期,並且趙頊要改的不僅是朝政,還有軍隊,他和他的那幾位祖宗不同,心中素有北擊遼國、收復燕雲,西定西夏之雄心。
神宗期間,宋越之戰,將交趾王李乾德打的割地求和。
終宋神宗嚥下最後一口氣,不論朝野內外反抗變法的力量怎麼激烈,他都是力挺改革,與大瘋哥趙禎這種口上喊得震天響,實際行動卻是畏畏縮縮的主截然不同。
可惜,趙頊活的也不久,僅三十八歲就掛了。
原本如火如荼的變法,隨著哲宗登基,太后高滔滔臨朝聽政,戛然而止。
高滔滔起用了司馬光等反對熙寧變法的大臣入府執宰,廢黜一切新法,恢復舊法,朝中但凡是主張變法的官員都被司馬光等人逐出了朝廷,史稱“元祐更化”。
嗯。
這裡的司馬光,就是兒童讀物中砸缸的那個。
不過這種情況,隨著高滔滔崩逝,一夜大改。
因為,素有‘北宋漢武’之稱的宋哲宗趙煦上線了,趙煦親政之初,當即將舊黨權宰都給罷了,再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並同時一改檀淵之盟後的求和政策,開始對外重拳出擊。
接連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按照這個趨勢下去,趙煦必然要對遼國產生想法,為收回燕雲十六州而奮鬥。
但同樣可惜的是,趙煦也是命不長,僅僅二十五歲就掛了,並且沒有留下子嗣。
而再哲宗之後,登場的就是後世熟悉的宋徽宗趙佶了,以哲宗趙煦皇太弟之身份繼位為北宋最後一位皇帝。
橫跨歷史長河,縱觀山海沉浮。
有時。
不得不感慨命運的戲弄。
北宋八帝,除卻太祖趙匡胤之外。
登位後使勁折騰,使得北宋三冗二積(冗兵、冗員、冗費,積貧、積弱)的太宗、真宗、仁宗,再加上一個把北宋徹底玩死的徽宗,這四人的平均壽命在五十五歲,平均執政時間長達29年。
而勵志改革圖新,勵志要將大宋帶往強國之路的接連三代君主,英宗、神宗、哲宗,平均壽命卻是隻有三十三歲,平均執政時間只有12年,而且其中還有大多時間處於太后臨朝的非親政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