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老朱棣和宣德帝瞬間心頭一個咯噔,為什麼就罰我們兩?!

季伯鷹收回目光,心想你兩有點逼數行不行。

儲君們拋開不談,他們還沒有登位,兵制問題這不是他們能做主的事。

而建文朱老四才剛剛靖難、洪熙朱高熾日前繼位,屁股還沒坐穩,自然沒有時間去顧及。

可你們兩個全然不同,一個做了十九年的永樂帝,一個幹了十年的宣德帝,現在跟我說啥也不知道,不罰你們罰誰?!

奈何心中再怎般鬱悶,老朱棣和宣德帝也不敢表達出來,只能都是點頭認栽。

“阿標所說的,是洪武朝的兵制,也就是你們口中有用就用,沒用就滾的祖制。”

季伯鷹站起身來,手中握著戒尺。

“開國之初,百廢待興,遁入草原的殘元尚有成建制的軍隊,軍屯之法的確能夠最快在與民生息的同時,保持軍隊的強大戰力,以支援草原北征。”

“老朱於開國之初實施軍屯,這一點做的很好。”

老朱霎時欣喜,自己的制度終於得到仙師認可!

“可。”

“其他王朝不好說,但是在明朝,軍屯適用僅限於亂世之後的洪武前中期。”

季伯鷹一句話,讓老朱還沒笑開的嘴驟然又是緊閉,心想自己還好沒笑出聲。

“軍屯制度的弊端於洪武末年始現,永樂漸重,故而永樂才有了京城三大營,這三大營本質上就是募兵制。”

“而至宣德一朝,衛所軍屯的弊端開始呈指數爆發,再加上宣德一朝重文抑武,朝廷疏於對衛所管制,向地方衛所派遣了大批文官和宦官監軍,大批軍戶的土地被權貴兼併。”

“軍戶失去了土地,卻還得繼續交糧稅,同時權貴肆意徵召軍戶謀己私利,然而遇事時還得軍戶自身籌糧出征。”

“民間通婚,如果知道對方家裡是軍戶,就算是再世潘安,女方也會毫不猶豫的拒絕。“

“自此,曾在開國之初顯赫一時的軍戶,淪為了社會最底層,甚至於連燒飯的灶戶都不如。”

“而軍戶的軍籍世代相傳,子子孫孫不絕,承襲軍戶者,往後數十八代都看不到絲毫的翻身希望。”

“如此惡果,最後造就的現象就是:軍戶大逃亡。”

“全國衛所逃亡之軍,正統初年時,三年的時間就達一百二十萬,天下諸多衛所,實際存在的軍戶和籍冊上記錄的相比,十不存一。”

老朱的臉色,在聽到這一段的時候,徹底變了。

他從沒想過自己極為得意的軍屯,竟然會演變成這般模樣,而且就在短短的幾十年之間。

“而這,便是土木堡之變的制度原因之一。”

“經過數十年的軍戶廢弛,邊境衛所如同虛設,只要瓦剌來襲,一觸即潰,而駐防於京師的三大營,根本不可能及時趕到。”

聞聲至此,老朱沉默了。

他思索了半晌,發現的確如此。

土木堡之外,大明其實還有諸多衛所防線,如遼東、宣府、大同,這等險要之關。

可就是這般需要重兵駐守的要地,在瓦剌四路大軍的進攻之下,竟是全數如同紙糊的一般,摧枯拉朽,彈指湮滅。

老朱,站了起來。

他眼眸掃過其他天子儲君,見無人動彈,兇冷的目光掃了過去。

“你們還坐著?!”

一語出,咯噔。

這幫真龍們除了于謙都是連忙站起來。

深吸一口氣,老朱朝季伯鷹恭恭敬敬的鞠躬。

“請仙師救我大明!”

老朱棣亦是跟著一同鞠躬。

他現在也終於明白,為什麼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