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所謂“主人翁意識”(第1/2頁)
章節報錯
回到屋裡,何瑞雪花費了一點時間整理完腦海中的資訊,初步掌握了原主的記憶。
怎麼說呢,來都來了。
她不是個喜歡瞻前顧後,傷春悲秋的人,既然回不去,那她就要儘快適應眼下的一切。
在屋子裡走走轉轉,她將大哥家裡的佈局熟記於心。
何春生建國後在縣裡讀了高小,後面拜師學電工,跟著師傅輾轉來到市裡,並在他的介紹下進入第三紡織廠工作。
這些年他的技術不斷提升,透過了幾次工級考核,如今是4級電工,每月工資539,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
可惜65年取消了工人評級,不然憑他現階段的技術,工資還能再往上漲漲。
大嫂王桃枝是紡織廠家屬託兒所的保育員,6級工。
電工和保育員工種不同,評級順序相反,電工中八級最高,而她是一級工最高。
6級保育員每月工資305,看著不多,但保育員作為八大員之一,福利待遇很好,每年都有兩次大長假。
更重要的是空閒時間多,能順便帶一帶自己的孩子。
目前廠裡房屋困難,想要分房沒個五年以上的工齡想都別想。
職工住在公家房屋要繳納房租,房租水電倒是不貴,每個月幾毛幾分不等,其實就是變相的福利。
何春生和王桃枝進廠早,又是雙職工,早早就分到了房,在這個院子裡一住就是十多年,算是老住戶。
h省位於華夏不南不北的地帶,風俗多樣,房屋建築風格比較雜。
家屬院四四方方,黑瓦水泥牆,南北各有五間大屋,東西各有三間,中間圍著一個水泥場院。
院子裡安裝有水龍頭和洗碗槽,供居民取水和漿洗衣物,西北角有兩間公用廁所,佈局緊湊,實用性拉滿。
大哥的職位不錯,雖說沒分到筒子樓,但分到了東邊的三間廂房,面積足足有九十多平米。
後來隨著家裡人口增多,他請泥瓦匠改造了一下,將三間大屋隔成了五小間,中間最大屋子的是客廳餐廳兼廚房,兩邊各有兩個臥室。
何瑞雪所在的房間大概十平米左右,只一張床就佔據了不少空間,床頭擺著原木打成的書桌,進門處是一個有些舊了的衣櫃。
地面是平整的水泥地,窗戶上嵌著兩塊小小的玻璃,透明度很低,上面還有許多小泡泡,一股工藝殘次品的味道。
窗簾用麵粉袋子拼接而成,書寫著某某面粉廠,不能指望它有太大的遮光性。
被子和床單都是原色的棉麻布,門後釘了兩枚突出來的釘子,掛著一個軍綠色的斜挎包,書桌上上擺著幾本高中課本。
角落裡擺著“為人民服務”的搪瓷杯,牆上糊著報紙,床頭貼著張偉人的畫像。
大哥家有四個孩子,也是男女各半,何曉團、何曉潔、何曉友、何曉愛,組成團結友愛四個字。
四間臥室,夫妻倆一間,何曉團和他媳婦一間,何曉友跟何曉愛男女有別,但年紀還小,依舊住在一塊。
她這間原本是何曉潔的,大嫂安排她們兩個年歲差不多的女孩子住在一塊,晚上能說說話。
不過原主前幾天因為工作的事被同學嘲笑過,心情不好,非吵著鬧著要獨處,粗暴地把何曉潔趕了出去。
大嫂沒辦法,只好把女兒安排到了鄉下孃家,順便讓她看看外婆。
原主這性格果然霸道,說風就是雨,當然,和家裡人無條件的寵溺也脫不開關係。
何瑞雪看著牆上的掛曆,心裡比原主還著急。
按照如今的形勢看,還是得找個工作。
不然就算她不用擔心下鄉,總不能真的天天賴在大哥家靠別人養。
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