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三哥三嫂(第1/2頁)
章節報錯
“媽,你們這過來住幾天啊?”
“住不了幾天,後天我們就要回去了。”
“大冬天的,地裡都沒多少活幹,你們多留幾天唄。”
趙梅丫撇嘴,“算了,你大哥家都轉不開身,住得憋屈。屋裡頭的雞鴨也讓人喂。你三嫂是個糊塗鬼,你三哥更不用說,比那入冬的蛇還懶,從來都看不見活,我都怕他們把幾隻雞給喂丟了。”
何瑞雪的三哥何秋生也是讀過初中的,作為村裡難得的“高文憑”,他回隊上當了會計。
工分不用愁,每個月還能拿到幾塊錢的補貼,由於辦事公道,賬面整潔,在村裡的名聲不錯。
他跟三嫂的感情不錯,兩人目前只有一個兒子,為人顧家,下了工就回,從來不和村裡其他爺們口花花,唯一的缺點就是懶,能躺著就絕對不坐著。
六十年代講究勞動最光榮,為了培養艱苦奮鬥的風氣,上面有明文規定,縣區鄉三級黨政主要幹部,凡能勞動的,每年抽一部分時間下田參加生產。
縣以上各級黨政軍主要幹部同樣如此,蔣孟衡的爸爸和他上頭的領導們每年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和工人農民一起參加體力勞動。
學生們同樣如此,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在學習之餘,他們需要統一到鐵路、農田、礦山、工地……進行義務勞動。
何秋生讀初中時,被學校分配到了鐵路線上,當時年歲不大的他就隱隱顯露出本性,總是避重就輕。
讓他清枕木他去拔草,讓他墊路基他去撿碎石,因為總是完不成任務,壓根沒人樂意和他一組。
後來畢業了,村裡遇到農忙時,他這個會計也要下地,和人家一道去河裡挑水,大部隊都快到田裡了,唯獨他不見蹤影。
隊裡的人以為他掉進河裡了,匆忙跑回去找人,只見他在半道上擔著水桶慢悠悠地晃盪走,因為見桶裡的水快灑光,他哎呀一聲走回去添,如此這般跑了一趟又一趟,水沒打著光在那裡耽誤事。
大隊長拿他沒辦法,威脅著要扣他的工分,可他根本不在乎,只能給他安排了個輕省的活——放牛,村裡的小孩都能勝任。
可他的懶惰實在超乎所有人的預計,別人放牛都是牽它去水草豐沛的地方,他倒好,讓牛自己去找吃的,他則懶懶散散地騎在牛身上,讀著回收站淘換來的武俠小說,一天下來牛都累瘦了半斤。
當初何秋生能當上會計,除了初中學歷外,還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強烈推舉。
何瑞雪不得不懷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村裡人都不想和分到一組幹活,乾脆把他徹底踢出下地的隊伍。
……
何秋生讀書時成績不錯,公社裡招攬過他,他嫌棄每天上班要走老遠的路,死活不願意。
能待在家裡多舒坦啊。
美其名曰照顧父母, 當然兩老都表示不需要。
三嫂更奇葩,原來是地主家的女兒,早年父親好賭,解放後不久輸光了家財,幾個哥哥把地買了拿著錢跑去了外地,只給她留下了幾畝地。
因禍得福,她在劃定成份的時候定為富農。
潘舒玉從前是個按照傳統方式教養出來的閨房小姐,日常是讀書繡花,說話細聲細語,看上去柔婉端端莊,性子卻不刻板,甚至有些大大咧咧,對生活細節並不敏感。
說難聽點就是呆頭呆腦的。
她不懶,但太沒規劃,看起來很忙,就是不知道在忙什麼。
一天到晚轉轉悠悠閒不下來,仔細一看,啥都沒幹。
讓她做飯,她一大早起床準備,然後磨蹭到中午,燒水到一半去收拾柴火,鍋燒乾了她在雞窩裡找蛋,把蛋放到一邊去添水……不到下午別想吃到她做的飯。
她擇菜精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