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往火坑裡推嗎?”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況且,我朝以文治國,如今武將勢力已然不弱,若再設立軍校,大力培養武將,那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武將獨大,我等文官還有何立足之地?”

情緒幾近失控,“這分明是魏國公為了擴充武將勢力,全然不顧國家民生和朝堂平衡!”

徐達的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原本平和的目光中閃過一絲慍怒,他正要開口反駁,卻見朱元璋臉色一沉,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陰霾,冷冷地盯著這位文官。

朱元璋怒聲呵斥道:“大膽!你身為朝廷命官,不思為國分憂,卻在此胡言亂語,妄加揣測功臣之意!”

“魏國公為我大明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他所提議設立軍校,乃是為了保我大明江山穩固,護我百姓安寧,怎會是你口中那等狹隘的窮兵黷武之舉?”

“再者說,咱治理天下,向來注重文武平衡,何時有過偏袒武將之舉?”

朱元璋的眼神銳利如鷹,掃視著朝堂眾人,“如今外患未除,若沒有強大的軍隊,如何抵禦外敵?百姓又怎能安居樂業?”

說到這裡,重重地拍了一下龍椅扶手,臉上的怒容愈發明顯。

“來人!把他拉出朝堂,打二十廷仗!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間一片死寂。

李奧喝著紅牛目睹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難道現在就有文臣開始慢慢抱團,開始有意識的壓制武將?

那名文官嚇得癱倒在地,臉色慘白如紙,嘴唇顫抖著,想要辯解或是求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兩名侍衛迅速上前,架起那名文官就往外走。

隨著那名文官被拖出朝堂,隱隱傳來他的求饒聲,可朱元璋卻不為所動,神色依舊冷峻。

其他大臣們都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觸怒了龍顏。

朱元璋看著下面噤若寒蟬的大臣們,目光如炬,緩緩說道:“魏國公所提的軍校事宜,乃是為了我大明的長遠發展。”

“咱希望培養出的是真正有能力、有擔當的軍事人才,而絕非那些只憑家世背景,不學無術的庸才。”

“無論出身何處,只要有真才實學,都有機會進入軍校,為大明效力。”

朱元璋的話一出口,李善長心中的那點喜悅頓時收斂了幾分。

他知道,朱元璋的心思不會那麼簡單,這軍校的設立或許不僅僅是為了給淮西子弟提供機會,更是為了選拔出真正優秀的軍事人才,鞏固大明的江山。

這時,一位浙東官員有些顫巍巍的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贊同魏國公關於軍校不看家世背景的提議。”

“但臣擔心,若沒有一套公正合理的選拔標準,恐怕難以保證選拔出的學員都是真正的人才。”

徐達看了看這位官員,點頭說道:“這位大人所言極是。”

他轉身面向朱元璋,“陛下,臣在制定軍校章程時,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

“我們會設立嚴格的選拔標準,包括身體素質測試、軍事理論考核、品德評估等多個方面,確保選拔過程公正透明,選拔出的學員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元璋微微點頭,說道:“嗯,魏國公考慮得很周全。”

隨後掃視所有大臣“可還有什麼異議?若沒有,此事就這麼定了。”

朝堂上一片寂靜,無人再敢提出反對意見。

朱元璋見狀,滿意地說道:“既然如此,魏國公,你即刻著手籌備軍校相關事宜,務必在最短時間內讓軍校步入正軌。”

徐達再次抱拳,堅定地說:“臣遵旨!臣定當竭盡全力,早日建成軍校,為我大明培養出一批能征善戰的棟樑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