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寫照。

“回來了,正在村頭跟老王喝酒,老王又抱了個兒子,把爹羨慕得不行……我餓了,進去找小娘弄點吃的。”

正說著話,但見個四十來歲圍著粗布圍裙的婦人從屋子裡走出來,布衣荊釵也難掩一股成熟婦人的風韻,板著臉,順手把一旁的扁擔給抄起來。

張鶴齡見狀臉色一垮,怯生生喚一聲:“娘。”

“出去!”

這位正是張巒的正妻,也是張家兄弟的老孃金氏,金氏將張鶴齡趕出門口,讓兒子站在門神貼畫前,放下扁擔,拿起一旁掛著枯葉的桃樹枝條往兒子身上撲打,一邊搗騰一邊唸叨:“神靈護佑吾兒,病邪通通滅形……”

一番折騰下來才讓張鶴齡重新進院。

金氏招呼:“等你爹回來,幫你爹打一打。”

張鶴齡嘟嘴:“讓姐姐去……娘,我餓了,有飯吃沒?你也不給個花銷,爹餓了我一天。”

金氏見兒子急吼吼進灶房,急忙問道:“這趟進城有信沒?”

“問爹吧,他去哪兒都不讓我跟隨,就把我晾在人家門口,我不知道。”

晚霞,落日。

張延齡站起來,望著低矮院牆外的光景,突然意識到,自己似乎應該出去走走,認識一下自己面對的全新的生活環境。

……

,!

……

入夜。

昏黃的桐油燈下,一張發黃木板拼成的古舊方桌前,父親張巒帶著渾身酒氣,獨佔靠東的位置。

北邊坐著張延齡和張鶴齡,對桌而坐的是正一臉悽哀抱著碗吃飯的姐姐張玗。

別看張玗年剛及笄,卻有著不屬於這粗鄙鄉村的驚人美貌,眉如春山,眼橫秋水,一雙明亮的大眼睛眼波流動,令人望而神迷。她有著一張精緻的瓜子臉,面龐白皙細嫩,瓊鼻潔白如玉,櫻唇嬌豔欲滴,美得不可方物。

未來母儀天下的大明皇后,如今不過是個待字閨中的農村小姑娘,真可謂明珠蒙塵。

西邊坐著張巒的妾侍湯氏和小女兒——年八歲面帶靈動之色的張怡。

母親金氏則沒坐在桌前,靠著窗,嘴裡抱怨著什麼,就差抹眼淚了。

終於,張巒打破了飯桌上的靜默。

“我都說過了,現在不比從前,陳公致仕後,我張家也跟著沒落,以前旁人巴結不得,現在全都閉門不見。明天我再去趟大宅,跟他二爺再作商議……”

張巒即便顯得落寞,卻也有一家之主的風範。

金氏道:“大宅還會給咱臉嗎?你去了多少趟,人家給過你好臉色看?都不是一個爹生的,人家只在乎自家子孫,誰在意咱家?”

貧賤夫妻百事哀,張巒跟金氏雖然沒明面上探討錢財的問題,但其實每句話都不離。

“小的先進去。”

張巒重顏面,沉聲說一句。

湯氏拉著女兒進內屋,國色天香的張玗也放下碗筷跟了進去,張鶴齡打個哈欠正要走,卻被張延齡拉了一把。

“爹,咱要去跟二爺借錢嗎?”張延齡問道。

張巒並沒有親兄弟,所以張延齡也就沒有親的二大爺,但張巒的大伯張縉有兩個兒子,長子張岐乃景泰五年進士,曾在成化年間做到過遼東巡撫,可惜在成化四年犯事被革職。

“……(成化四年四月庚子)巡撫遼東僉都御史張岐,以挾私生事,酷害邊軍,為軍士所奏。命給事中鄧山、刑部員外郎周正方往按之……”

張岐於成化十年過世後,張家一直由張岐的弟弟張殷主持。

別看張岐早早致仕,但其跟同為河間府出身的進士陳鉞交好,“……監察御史鄭已、張誥、謝文祥同劾奏禮部尚書姚夔舉用張岐之罪,乞寘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