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正帶著江彬遊覽宮內的各種新奇的東西,朱厚照邊走邊介紹各種新奇的建築和玩藝,興致正起。突見一太監進來稟報道:“叩見皇上,內閣首府李東陽李大人和兵部尚書王瓊王大人求見。”朱厚照道:“他們來做什麼?”太監道:“奴才也不知道,說是有重要的事情稟報。”朱厚照道:“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讓他們寫好奏疏給劉瑾上呈給朕就行了。”太監道:“李大人說此事關係重大,需向聖上當面陳述。”朱厚照不耐煩的道:“行、行、行,讓他們見來吧。”

不一會兒,太監領著內閣首府李東陽和兵部尚書王瓊進來,兩人見到朱厚照坐在豹房的書案上,拿著一本《春秋》正看得入神,下跪道:“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照裝作回神道:“兩位愛卿平身,如此著急見朕,有何要事?”

王瓊急忙道:“啟奏皇上,只從年前取消年例銀兩以來,邊儲日匱,戍邊將士的生活無有著落,許多戍邊士兵只能靠吃野菜、粗糧度日,冬天更無餘銀添置棉衣,已有地方出現戍邊士兵逃離現象,長期以往怕會引起邊疆不穩,被領國有機可乘。”

朱厚照驚訝道:“還有此等事情?我大明國庫充盈,百姓富足,戍邊將士還會沒有糧食可吃,沒有冬衣可穿之事?”

李東陽跟著稟報道:“確實如此呀,皇上;邊關將士如有異心,怕會影響大明的根基呀。”

朱厚照道:“取消年例銀兩竟有如此大的影響?為何不早稟報?”

王瓊道:“下官多次上疏,均被劉公公駁回,現戍邊士兵困苦不堪,下官迫不得已才進宮驚擾聖上。”

朱厚照道:“哦,劉瑾從未向朕稟報過此事呀。”說著對身邊的錢寧道:“你速傳劉瑾進宮。”沒等錢寧回應,只聽一太監進來向朱厚照道:“啟稟皇上,劉公公覲見。”朱厚照聽後馬上道:“哦,來得正好,叫他進來。”隨即劉瑾匆忙進來下跪道:“奴才叩見皇上。”朱厚照道:“平身吧,你來得正好,朕正要找你。”劉瑾起身獻媚道:“皇上召喚奴才,有何要事?”朱厚照道:“李大人和王大人說現今戍邊將士無糧可吃,冬天無棉衣可添,可有此事?”劉瑾道:“確有收到戍邊士兵生活困苦的奏報。”朱厚照道:“是否與取消年例銀兩有關?”劉瑾道:“皇上,戍邊士兵生活困苦,與有無年例銀兩並無關係?”朱厚照道:“哦,那是何原因造成戍邊士兵生活困苦呢?”劉瑾對王瓊道:“王大人,你可知每年朝廷撥付給兵部的年例銀兩是多少?”王瓊道:“38萬兩。”劉瑾又問道:“那我大明共有多少軍隊呢?”王瓊道:“我大明有百萬大軍。”劉瑾道:“既然是百萬大軍,分38萬兩銀兩,每人一兩銀子都分不到,豈能說因為取消年例銀兩而造成士兵生活困窘?”王瓊道:“有了那點銀兩,士兵們至少可以貼補一些家用了。”劉瑾又道:“那我問你,這年例銀兩是何時開始徵收的?”王瓊道:“弘治年間,由商屯改制而來。”劉瑾道:“這就對了,弘治之前,原本就沒有年例銀兩一說,現今取消有何不妥?為何又會造成士兵生活困窘呢?”王瓊一時間被問的無從回答。

朱厚照聽後馬上問道:“那是因何會造成我大明戍邊士兵生活困窘呢?”

劉瑾胸有成足的道:“皇上,大明戍邊生活困苦在於軍隊將士田畝分配不均造成。”

“將士田畝分配不均?如何不均法?”

“當年太祖取得天下後,為了減輕百姓賦稅壓力,要求各地軍隊屯田自足,當時全國軍屯就有89萬頃,平均每位軍戶都可以分到一頃田地;不僅軍隊能夠自給自足,每年還有幾千萬石的餘糧上交朝廷國庫;而現今如此多的屯田不僅不能養活軍隊自己,反而還要朝廷撥付銀兩,其中定是有眾多軍戶和將士侵吞了田畝,此乃戍邊士兵生活困窘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