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布依“起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文學和湯伯元帶著眾人離開龍岡書院後,很多民眾憤憤不平,於是兩人帶著民眾來到思州府衙;陳學文帶著幾百人圍堵了州衙,強烈要求州府取消教育稅賦。
夏高見那麼村民聚集州衙,躲在府衙裡不敢出來,樊洪文組織了衙役驅趕道:“你們不要聚眾鬧事,這是朝廷定下來的稅賦,大家趕緊散了,不然官府就要以滋事罪抓人了。”
“要是不取消教育附加稅,我們就不走了。”陳文學大聲道。
樊洪文見無法驅趕民眾,就悄悄的跑進府衙跟夏高稟報道:“夏大人,外面的那些布依民眾越聚越多,趕不走怎麼辦?”
“這些刁民,居然敢聚眾滋事,抓,抓幾個就乖了。”夏高狠狠的道。
“真抓?”樊洪文道。
“真抓啊,對付這些刁民就是要非常手段。”夏高道。
樊洪文帶著幾十個衙役來到州衙門口,大聲的喝到:“來人,把為首的幾個給我抓起來。”
只見一群衙役上前對陳學文和湯伯元等前面的一些民眾一陣的拳打腳踢,抓了起來,正準備往牢房押,其他的民眾見狀紛紛的衝上來與衙役糾纏扭打在一起;一時間,場面失控。
陳文學和湯伯元被打的鼻青臉腫的,被民眾們拉了回來,怒火沖天;大喊道:“鄉親們,官府逼的我們沒有生路,我們跟他們拼了。”
一瞬間,民眾的怒氣被帶動起來,紛紛衝向衙役,出手就打;衙役畢竟只有幾十人,而且也只會普通的抓捕手段,在幾百人的衝打下,也只能雙手抱頭躲避;民眾們衝進府衙,在憤怒之下失去了理智,見東西就砸;來到客堂,憤怒的民眾直接把字畫撕爛,把翡翠砸碎。
夏高和樊洪文見狀嚇的瑟瑟發抖,寒顫顫的道:“你們,你們這是造反,我要上疏朝廷來剿殺你們。”
“我們就造反了,你讓朝廷來剿吧,來人,把他給我捆了。”陳文學被打後,氣暈了頭,也是失去了理智。
民眾們紛紛圍上來把夏高給綁了,浩浩蕩蕩的回到了布依寨子。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變而來,以農業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開始種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稱。布依族地區每個村寨都有寨老會,布依語稱為“卜板”。寨老是一寨的自然領袖,由群眾推舉。寨老人數,二三人至五六人不等,視村寨大小、人選多少而定。寨老的威望和權力是自然形成的。他們是村寨中有處理事務能力的人,平時村寨中有什麼事情都樂意找他們商量,聽取他們的意見;在發生重大事件需要大家一致行動時,人們樂意聽從他們的指揮,公認他們的地位。
而整個地區的布依族群有個“議榔制”組織,小的包括一個或數個毗鄰村寨;大的包括數十百寨。不分姓氏宗族,都可以參加。議榔設有榔頭、巫師,以及分管軍事、主持司法的頭領。組織的最大權力機構是議榔大會。主要討論議榔內重大問題;制定榔規榔約;選舉各種執事頭領。規約的主要內容是:保護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維護生產、生活秩序;維護公共道德綱紀倫常;決定保衛集體安全和抵禦外侮的具體措施,等等。榔規榔約體現組織內群眾的意志和願望,並有較強的約束力,人人必須遵守,違者必究。在社會動亂時期,榔規榔約往往發揮較大作用。
陳文學的爺爺和湯伯元的爺爺都是寨老,也是議榔組織的頭領;整個組織由八個寨老擔任頭領;人稱“布依八老”;這八個寨老都是族中德高望重,都有一門獨傳技藝的老人;平常八老很少聚首,只有在重大災難、民族危機等重大事件時,八老才會聚首;這次增加教育賦稅,對族群來說是一個長期的巨大的負擔,已經驚動了八老,正在商量該如何向朝廷稟報免除。見陳學文和湯伯元等人帶著布依族人已經把夏高抓了來;族群裡也是一陣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