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安化王府,坐落在寧夏城中心,此地正是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栴受封慶王的府邸,朱栴薨後,傳承給第三子朱秩炵,並於永樂年間受封為安化王,現任的安化王朱寘鐇正是朱秩炵的長孫,在整個大明皇族中輩分極高。整個王府有方圓幾里地,院內亭臺樓閣,假山流水,一幅江南徽派建築的風貌。

在府內的後院有很大的一塊校場空地,只見一條青影夾帶著劍光在校場中飛舞穿梭,遠遠看去根本分不清是劍花還是人影。劍影所到之處風聲鶴唳,劍氣橫掃,不一會兒,一根劍氣柱在整個校場中如同起了龍捲風,到處遊走,柱內人影與劍氣完全融為一體。半柱香後,劍氣柱慢慢散去,校場緩緩處於平靜,場中顯出一四五十歲的男子,身材魁梧、一生青衫,留有長鬚,手持長劍,赫然一代劍術大師模樣。此時一旁的管家見此人練劍完畢,立馬拿了一件外套過來給此人披上,同時在一旁觀劍的幕僚走過來道:“恭喜王爺,您的心悟劍法已經達到了人劍合一的最高境界了,如今天下已無人是王爺的對手了。”

青衫男子道:“唉,天外有天,人上有人,哪有誰是天下無敵的。”

幕僚道:“今日觀看王爺的劍法,人影與劍光完全融為一體,劍氣所掠之處飛沙走礫,宛如龍捲大風,縱有千軍萬馬也難以抵擋,與前些年所見,威力又大大的提升了。”

青衫男子道:“嗯,這心悟劍法還真是奇妙,自師從白沙先生後,沒日沒夜的練習劍法,十年前自己就已經覺得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了,可這十年來,每過一年都覺得對這人劍合一的境界有不同的感悟,總能再提升一些威力,近年來總感覺,這劍法越到深處越有空間,宛如浩瀚宇宙,無邊無際。”

幕僚道:“王爺正是天賦異稟,劍中之聖,一柄普通的長劍,在王爺手中不僅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還能道出如此高深的劍理,想必現今的王爺已經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勝過白沙先生了。”

青衫男子道:“唉,師傅的境界是我遠不可及的,心悟劍法是師傅得祖師吳與弼的“崇仁劍法”之後自己悟出來的無上絕學,不僅打破了祖師“崇仁劍法”的境界侷限,還開創了可以自悟無限提高境界的劍法心境。心境越高,劍法的威力就會越大,我現在的心境不及師傅的萬一呀。”

幕僚道:“王爺過於自謙了。”

此青衫男子正是安化王朱寘鐇,自從爺爺朱秩炵那裡繼承了王位後,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這朱寘鐇不甘平凡,不願錦衣玉食的過一輩子,喜歡舞刀弄槍的。於是家裡到處為其尋訪名師,在機緣巧合下終於拜入一代宗師陳獻章門下,陳獻章見朱寘鐇聰明伶俐、天賦極高,完全沒有一般王爺的嬌生慣養之氣,甚是喜歡,也便欣然的傾囊相授,朱寘鐇也不負所望,每日勤學苦練,深得師傅真傳。

這陳獻章字公甫,別號石齋,廣東廣州府新會縣白沙里人,故又稱白沙先生,是大明著名的理學大師和武士宗師,幾十年前與婁諒同時拜入崇仁派創始人武學宗師吳與弼門下,是婁諒的師弟,兩人在吳與弼門下勤學苦練十幾載,深得崇仁派的真傳,是吳與弼最得意的兩位弟子。兩人武學造詣也不分上下,經常一起練劍並探討和思考武學的修煉;後來兩人對劍法的理解上有了分歧,各自就創出了不同的劍法。

婁諒更加註重劍法的意境,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自己的規律,都要去格,去實踐體驗,才能究其道,明其理,劍法也是一樣。於是到處去巡遊各地,尋訪高手比劍,並從中總結出自己劍法的不足,慢慢的就自創了格物劍法,成為了一代宗師。

而陳獻章卻更加註重心境,認為萬事萬物都要用心去想,去悟;萬事萬物都能用心去圓融,只要心境開啟了,武功和劍法都能不斷的提升。為了能夠有足夠的空閒去心悟,陳獻章曾到吏部衙門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