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生對孟大牛深入瞭解洗衣機和冰箱的細節感到很意外,顯然他是認真考慮過建個冰箱廠的。

但建廠可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做起來的。

“大牛哥,你知道建一個冰箱廠需要多少人手和多大的資金投入嗎?”

“我大致瞭解了一下,初始階段我們可以先投資幾千萬。等一切步入正軌後,再加大投資也不遲。”孟大牛邊說邊笑。

他繼續道:“我清楚自己的能力,雖然比不上那些上過大學的大老闆。但我做事謹慎,沒有十足把握我不會貿然往前衝。”

“錢可以慢慢賺,急功近利只會增加風險,最終可能一敗塗地。”

孟大牛非常清楚自己的弱點在哪裡,但有時這些弱點反而成為他的優勢。

90年代中期,許多人投身於創業浪潮,一旦賺到了第一筆錢就迷失了自我,不加分析地投資於各種行業。

雖然有些人確實賺了不少錢,但大多數人最終血本無歸。

換作別人處在孟大牛的位置,可能早就驕傲自滿了。孟大牛的穩重性格,讓孟海生放心地將電視機廠交給他管理。

“我一會兒就給藍佑霖打電話,讓他在鵬城幫你找地塊建冰箱廠。”孟海生說道。

“除了建廠之外,還要成立研發部門。只有生產出質量更優的冰箱,我們才能在滿是進口貨的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我聽賀真說研發部的投入很大。”孟大牛很是擔憂資金投入過大,回報的卻很少。

“還好,初期的冰箱生產技術含量不高,研發部門的作用有限。我們首要的任務是設計出外觀漂亮的冰箱。”

“要自主研發,可能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這部分我會讓藍佑霖負責,你只需要專注於生產。”

關於研發部的事情,孟海生講得太多,孟大牛也聽得有些迷糊。他索性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開始談論冰箱廠的規模。

“既然要做,我們就做大一點。第一個冰箱廠可以按照你現在管理的電視機廠的規模來建。”

“啊?那不會太大了嗎?如果生產出來的冰箱一時賣不出去,搞一倉庫的庫存,那我壓力可就大了。”

“大牛哥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手下的銷售團隊可不是吃素的,他們能把電視機賣得那麼好,冰箱自然也能銷售出去。”

雖然孟海生這麼說,孟大牛還是有些憂慮。

現在每個月電視機的產量可非常高,他又是第1次接觸冰箱,萬一真賣不出去,那他可就要給公司虧錢。

孟大牛的宗旨是他可以少給公司賺錢,但堅決不能給公司虧錢。

“要不,我們先上兩條生產線,等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後再擴大規模。”孟大牛建議。

“可以,你先試試水。擴大生產規模也不難,但廠房必須建得大些,不能到時候擴大規模時再去蓋,那時間上可就來不及了。”

孟大牛思索一番,感覺先蓋個大廠房倒也沒什麼問題。

即使冰箱廠一開始利用不起來這麼大的廠房,他也可以將部分割槽域劃分給電視機廠使用。

無論如何,確保廠房得到有效利用是重要的。

兩人在工作餐後基本敲定了冰箱廠的計劃。在前往辦公室的路上,孟海生給藍佑霖打電話告訴他這個訊息

沒問題,我會在鵬城那邊尋找合適的地塊。最理想的是能靠近我們的電視機廠,這樣便於管理和物流。” 藍佑霖答應著。

“行,你看著辦。”

“老闆,關於冰箱廠的投資預算有什麼想法?給我個大致的數字吧。”

“除去土地費用,投資大概在5億左右。”

“真不愧是我們第四洲的大老闆,動輒就是大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