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建築設計中,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在各個分會場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騰和英穿梭其中,認真傾聽著每一位專家的發言,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

騰在星際探索分會場,提出問題:“如果我們要進行更遠距離的星際探索,現有的通訊技術將面臨巨大挑戰。各位有什麼想法可以解決星際通訊延遲和訊號衰減的問題?”

美國的通訊專家露西思考片刻後回答:“我們正在研究一種基於量子糾纏的通訊技術,理論上可以實現瞬間通訊,不受距離限制。但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驗證。”

英在生態與科技融合分會場,發表看法:“生態與科技的融合,不僅要注重技術的應用,還要考慮公眾的接受度和參與度。我們該如何透過教育和宣傳,讓更多人瞭解並支援生態科技的發展?”

加拿大的教育學家大衛回答道:“我們可以將生態科技納入學校教育體系,從基礎教育抓起,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科技素養。同時,利用社交媒體、科普活動等方式,向公眾普及相關知識。”

一天的討論結束後,騰和英回到城主府,雖然略顯疲憊,但眼神中卻透著興奮。

騰感慨地:“今天的討論太有價值了,各位專家的思維碰撞,讓我看到了人類科技發展的無限可能。”

英點頭表示贊同:“是啊,不過要將這些想法轉化為實際成果,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努力。我們要做好協調和支援工作,確保各項研究能夠順利推進。”

騰堅定地:“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我們都要堅持下去。這是為了人類的未來,我們不能退縮。”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峰會繼續進行著,更多的創新理念和科研計劃在會議中誕生,一場改變人類命運的科技革命,正在海淵城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