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總部,隨著休眠倉計劃取得重大突破的喜悅還未消散,戴森球計劃也迎來了激動人心的時刻。負責戴森球理論模型構建的團隊核心成員們,在經歷無數次的推算、模擬與修正後,終於成功讓初步理論與模型實現了能源提供。

騰和英第一時間趕到實驗室,實驗室裡氣氛熱烈,團隊成員們興奮地交談著,眼中滿是自豪與喜悅。專案負責人陳博士快步走向騰和英,手中拿著實驗資料包告,聲音帶著難以抑制的激動:“騰博士,英博士,你們看!我們的戴森球初步理論與模型成功實現了能源提供,這是歷史性的一刻!”

騰接過報告,仔細翻閱,眼中光芒閃爍:“真的做到了!這意味著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快給我們詳細講講,是如何實現的?”

陳博士指著一旁的模擬裝置,說道:“我們根據之前確立的理論框架,最佳化了能量採集器的分佈和結構,使其能夠更高效地捕捉和轉化恆星輻射能。同時,對能量傳輸和儲存模組進行了重新設計,確保能量在整個系統中的穩定流動和有效儲存。經過多次模擬執行,終於成功實現了穩定的能源輸出。”

英看著模擬裝置上跳動的資料,驚喜地說:“太不可思議了!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這一步我們走得太艱難,但也太值得了。目前能源輸出的功率和穩定性如何?”

團隊成員小李興奮地回答:“英博士,現在模型輸出的能源功率已經達到了我們預期的初步目標,並且在連續執行的幾個小時內,穩定性極高,波動範圍極小。”

騰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不過,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這個模型距離實際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這個模型在實際環境中的適應性如何,比如不同恆星的輻射特性差異,對能量採集會有什麼影響?”

陳博士思索片刻後說道:“目前我們的模擬主要基於對常見恆星型別的研究,但宇宙中恆星種類繁多,輻射特性千差萬別。接下來我們需要進一步拓展研究範圍,針對不同型別恆星最佳化模型,提高其普適性。”

英點頭表示贊同:“還有材料方面,雖然理論模型實現了能源提供,但要實際建造戴森球,我們需要找到或研發出能夠承受極端環境的材料。在這方面,目前有什麼進展嗎?”

負責材料研究的小趙回答道:“我們正在對幾種新型複合材料進行測試,初步結果顯示,其中一種基於碳奈米管和特殊合金的材料,在耐高溫、耐輻射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潛力,但距離實際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我們還在繼續最佳化配方。”

騰鼓勵道:“大家的工作都很出色。戴森球計劃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任務,每一個小的突破都來之不易。現在初步理論與模型成功提供能源,是我們邁向成功的重要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攻克材料、工程實施等難題,讓戴森球從理論走向現實。”

團隊成員們紛紛點頭,眼神中充滿堅定。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大家深知,雖然前方依然充滿挑戰,但戴森球計劃的成功曙光已經照亮了他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他們為實現人類能源的重大變革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