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一起寫一篇文章推薦一下,在放到taki這個賬號上就行了,現在安藝倫也沒時間看,也就無法寫,自己雖然可以寫,但是畢竟自己寫的,用別人賬號發的話,還是接受不了啊,這下可咋整啊。

桐生修想了半天不知道咋辦,便像條鹹魚一樣躺在了客廳沙發上,兩眼無神的看著電視,至於放著什麼節目?本來就是隨手找的,桐生修表示也不關心。發了一會呆,便聽到電視裡傳來了感興趣的內容:

“今日,部分作家在千葉舉行了一個交流會,交流會上各位作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近況和寫作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該次交流會本來聯絡了夏目先生,可惜沒有聯絡上,而其編輯也已經離職,據稱前往了東京,這也是本次交流會的一大遺憾。”

聽到這個新聞,桐生修瞬間想到了一個辦法,雖然自己知道可能後遺症有點大,但是隻要注意點用詞,大概、應該是可以的吧。

如果過兩天,當桐生修走出牛角尖的話,大概不會使用這種方法,哪怕使用,也會和身為自己編輯的小姨商量一下,怎麼更好的去做這件事,但是現在的桐生修處於“我決定今天做好這件事,不讓《戀愛節拍器》腰斬,那今天必須做到,誰來都不管用,我說的”,簡而言之,就是本來以為一件簡單的事,但是發現自己的辦法不行,受了刺激,也就是上頭了。

桐生修並不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既然決定了,那就立刻開始行動,花了一個小時,便將一篇名為評論實為推薦的文章寫好了,然後登入到託付給小姨管理的賬號,將文章發了出來,為了符合該賬號的形象,特地補了一段話“終於忙完手頭的事,便到書店逛了會,但是沒有看到什麼新書,於是便到了角落,想著能不能淘到一本感興趣的書,或許是見我太無聊,還真找到一本不錯的書,雖然是輕小說,但是文筆什麼的都不錯,一邊想著或許是自己看書的範圍過於侷限了一邊買下了這本書,讀完之後發現銷量不行,按照他們輕小說的規則可能會腰斬?嘛,那我就稍微幫個忙推薦一下吧,畢竟想了一下,我應該還算有點影響力吧”,後面便是評論文章。

文章發出去過後,桐生修思考再三,還是給小姨發了個訊息,簡單說明了這件事,並且不斷地安慰自己“這不是慫,畢竟賬號是小姨管的,這種通知還是必要的,嗯,必要的,不是慫。”

想到這,桐生修便隨手拿了一本昨天買的書,逃避式的看了起來。

而在網上,當那篇文章發出去之後,便被許多關注他的粉絲髮現,高城司便是其中一員。

高城司身為一個文學系的大學生,對於傳統的小說是很感興趣的,當然也喜歡輕小說,在其高中的時候,大約三年前,無意中發現一本書,當時還是剛出版,書名為《門》,作者叫夏目漱石,當時想著不知道看什麼,輕小說也沒什麼新作品,就買了這本書名很怪的書,但是誰知道,這本書引起了他對文學的興趣,從而讓他成為了文學系的大學生,從那時,他也成為了夏目漱石的粉絲,可惜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沒有任何新書資訊,連賬號都沒有任何資訊,但是今天賬號居然更新了,身為粉絲當然第一時間點進去看,同時希望是新書的資訊。

可惜的是,世間的事往往都不如願,高城司發現更新的是一個評論,而評論的作品,則是一本輕小說,出乎意料的結果,不過畢竟是夏目漱石的文章,還是認真的讀完了,讀完之後,便習慣性的轉發加評論,畢竟自己喜歡的傳統小說作家推薦了輕小說,嗯,這大概就是爽別的快了吧。

像高城司這樣的讀者還是比較多的,畢竟夏目漱石的年輕人粉絲還是比較多的,而大部分年輕人對於輕小說,哪怕沒看過,也是知道的,雖然可能之前帶有一些偏見,但是看到這位對《戀愛節拍器》的評價不錯,甚至特意寫了個評論文章,總歸引起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