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已沒,蔡文姬成為孤兒,歷史上或許現在已經被匈奴擄走了,不過現在的蔡文姬還在《劉協的洛陽》裡彈琴。那麼也就是說,只要阻斷匈奴南下,蔡文姬就可保全。不過孟復甦認為,還是自己保全自己好!就像趙小魚一直跟在趙雲身邊學功夫,而趙雲則跟在孟復甦身邊學包括賺錢在內的其他學問。只不過,作為新生神的孟復甦雖然不擔心自己失去自由,但在很多事物上都缺乏常識和歷練,畢竟不是人!能教趙雲的東西不多,經濟理論,什麼時代的?這時代,漢靈帝才是至高資本家,雖達不到普天之下但也達到了率土之濱!

不過孟復甦翻閱人類史的時候還發現一個經濟理論的有趣部分-人權(雖然到作者君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很諷刺的沒有實現)!

『人權的本質是自由和平等。

信仰的自由,表達的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這是對於人的自由權的描述。

人的信仰自由是根本,設立國教不符合信仰自由。對於自由的信仰是根本,也是法律。任何信仰都不能破壞信仰自由的原則。

信仰自由需要透過表達而實現,表達的自由表現為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示威\\選舉\\罷免\\創制\\複議等。

免於恐懼的自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存權的問題,包括持有武器的權利,包括住宅不受侵犯,包括通訊自由,包括拒絕不確定未來的自由,包括拒絕無理搜查,拒絕有罪推定,拒絕侮辱和誹謗。

免於匱乏的自由,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展權問題。涉及勞動、教育、經商、文化、休息等各方面。

而作為對自由最有力的制約和解釋,就是平等。

人人生而平等,不僅在守法上人人平等,而且在立法上也是人人平等。』

孟復甦作為神倒是不怎麼在意這些,不過雖然人類從來沒有完全實現過這些,但是有許多人類實現了“不自由毋寧死”。作為想死都難的孟復甦來說,為了自由而死倒是很高貴的事業!那個誰這麼說來著:“生存還是毀滅……”

雖然這個故事也挺諷刺,命運也罷,復仇也罷……最後都不免死於對自由的追索!

雖然無知的自由挺讓人生氣的,但又有誰不無知呢?孟復甦自己就在找爸爸!

信仰、表達、恐懼、匱乏雖然沒法束縛孟復甦,但無知的確絆住了孟復甦!

孟復甦看著壩下洄游的魚群,知道它們是為了繁殖後代或者其他原因而洄游,不過洄游不是有固定季節的麼?這裡是《劉協的洛陽》,魚也是現實裡死亡後的魚,而死在這的魚絕大部分是洄游的魚。

“洄游如斯夫,不捨晝夜!”怎麼讓這些笨魚不會無知的撞死在大壩上?在“魚龍九變”的基礎上給這群魚兒啟個蒙吧,於是壩上壩下各立一柱,俱名“中流砥柱”!專門給游到這裡的魚群啟智用的“魚龍九變”就刻在上面,下游“魚篇”、上游“龍篇”!

不知道這次還會不會有不一樣的《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的悟性應該沒問題,能在北地生兒育女說明體質也不會差!進職“吟遊詩人”應該沒問題!孟復甦的思維總是很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