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灤州有一條通往口外的商道。它源起灤河下游的灤州古城,經由喜峰口北出口外,通往塞外大草原,之後併入古絲綢之路,遠達西域。

這條通往口外的古商道上,人煙稀少,險惡詭秘。不僅時有狼群匪幫出沒,還有“陰商”混雜在商販行人之中。所以,這條通往口外的商道,又被人們叫做“陰商道”。

陰商,顧名思義就是陰間的商販。在這條商道上,每年都會有人死於非命,這些不能落葉歸根、魂歸故里的遊魂野鬼,就變幻成人形,混雜在商販行人當中,重操舊業,成為陰商。

陰商之說,讓這條通往口外的商道,越發顯得兇險詭秘。商販行人不僅會遭遇狼群匪幫,還時常有人在旅途中無故失蹤,據說,這些人十有八九都是遭了陰商的毒手。因此,人們對陰商的恐懼,遠大於窮兇極惡的狼群和殺人不眨眼的匪幫。

在這條古商道上,也不知有多少人有去無回,可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生計,為了發財的夢想,仍會有人一年又一年,一代傳一代地,奔走在這條兇險的商道上。

灤州城裡有一個李老漢,趕著驢馱子跑了一輩子的口外,卻安然無恙,沒出過一點閃失。等他年過花甲腿腳不聽使喚了,便把驢馱子傳給了孫子李小虎,同時交給李小虎一個巴掌大小的銅鏡子。

他告訴孫子,這個鏡子名叫“辨鬼鏡”。

是人是鬼,只要用鏡子從背後一照便知分曉。若被照的是鬼的話,銅鏡裡就會映出一具骷髏。

李小虎從爺爺手中接過辨鬼鏡,如獲至寶,說:“我說爺爺在商路上跑了一輩子,咋能安然無恙,原來是有這麼一件貼身的寶物。”

李老漢得意地點點頭,說:“不錯,我這些年的確是仰仗了這個鏡子,今天我把它交給你,但不知你能不能用好它。”

“這有啥用不好的,你不是說了嗎,是人是鬼,用它一照便知分曉?”

“然後呢?”

“啥然後?”李小虎撓撓腦袋說,“一旦分辨出是人是鬼,不就好辦了嗎?是人就一起搭伴而行,是鬼就遠遠地躲開不就得了。”

“錯,真要如你所說,與人搭伴而行,見鬼就避而遠之,你爺爺我的這把老骨頭,恐怕早就扔在口外了。江湖險惡,人心難測。在這條商道上,其實最可怕的就是同道中的人,相比之下,倒是鬼要可靠些。我給你這個辨鬼鏡,就是要你辨別人鬼,與鬼為伴。明白嗎?”

李小虎驚愕地瞪大眼睛,似懂非懂。

李小虎懷揣爺爺給的辨鬼鏡,趕著驢馱子離開灤州城,上了通往口外的古商道。

古商道上,有馬幫駝隊,和肩挑推車的商販。人喊馬叫,駝鈴叮噹,一派太平景象,看不出什麼兇險跡象。可李小虎謹記爺爺的囑咐,不敢掉以輕心。他先用辨鬼鏡,從路上的商販行人中,偷偷從背後去照,可照了半天,卻沒發現一個“鬼伴”。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過來了一個趕驢馱子的中年漢子。待李小虎拿銅鏡子從背後一照,就見銅鏡裡立時映出一具白森森的骷髏。李小虎便戰戰兢兢地上前搭訕,搭伴而行。

與鬼同行,李小虎難免心神不安,忐忐忑忑。待相處幾天下來,見這個趕驢馱子的中年漢子,慈眉善目的,像一位寬厚的兄長似的待他,才讓李小虎的心裡漸漸踏實下來。

轉眼之間,便出了喜峰口,到了口外塞北地界。當時正是端陽五月,漫山遍野的慄樹上,開滿毛茸茸的金黃色花絮。山風吹來,慄花飄香,沁人肺腑。李小虎趕著驢馱子,走在商道上,不由興奮地哼起了《蓮花落》。

可正當他唱得興起之時,走在前面的驢馱子卻停了下來。等他走到跟前一看,就見馱著貨物的毛驢,渾身戰慄,滿眼驚恐,鬃毛全都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