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好不容易長大了的少年又回到了當年的稚嫩和弱小,也許是因為那一個很小很小的願望落空了於是所有的委屈和難過都包裹住他,可是啊,少年跨越山海而來,就只是為了接她回家而已啊。

顧枝仰天望去,那黑暗之中唯一的光亮還在遠去,而扶音的身影早已消失不見,狂風敲打潤溼的眼眶,他緊緊咬著牙,體內洶湧澎湃的真氣依舊奔走不息,他的七竅都有鮮血流淌而下,可是神色扭曲猙獰雙眼血紅混沌的少年卻還是一言不發,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將那些翻湧的痛苦和難過都牢牢囚困於靈魂深處,然後繼續難以回頭地成長。

就像當初為了扶音,他還是走出自困藩籬的青瀲山,沒有就那樣在無字石碑前潦倒餘生,可若是連扶音也離去了呢?顧枝的雙眼迷霧升騰而起,而在他的體內氣海處,那個琉璃光彩的小人雙眼也有恍若星塵的霧氣繚繞,他的手中,那把漆黑的太平刀,光芒在一點一點匯聚閃爍。

四季都有風,翻開書卷一頁頁,也泛起心湖漣漪一陣陣,春夏秋冬,酷暑嚴寒,在那些穿堂而過的風中,顧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聞見那足以讓人沉湎心神的花香呢?是那個叫做扶音的女孩兒安靜坐在身邊一同看著枯燥的醫書,是揹著竹筐的他和她一起走在幽靜神秘的山林深處,是夜深人靜的屋簷下只有他們兩人與月色星光為伴。

以前顧枝總覺得那些寫滿了墨字的醫書太過枯燥乏味,雖然還是在先生的教導下學會了辨認藥材和疏通藥理,可他從來都沒有提起過興趣,總是時不時就往魏先生那裡跑,去聽汪洋上的趣聞軼事,特別是說起那些聲名赫赫的江湖高手和武林宗師,顧枝就會滿懷憧憬和嚮往,將那些醫書都拋在了腦後,若不是讀書識字都還算勤快,顧筠早就將他鎖在竹屋裡哪都不許去了。

那時候顧枝也會擔心,只有自己與之相依為命的先生若是沒有人能夠真正接過他的衣缽,是不是自己也有點對不住先生的救命之恩和養育之恩,所以顧枝也會拗著性子坐在竹林中翻開醫書,其實只是為了不讓先生失望。那時顧筠倒也沒有說什麼,雖然不是非要顧枝和他一樣學醫,可若是能夠藉此讓顧枝遠離那些糾紛和喧囂,對於顧筠和謝洵來說,就足夠了。

後來青瀲山中風雨一夜,顧枝救下了奄奄一息的扶音,自此之後,竹屋便多了一個女孩兒,扶音自第一次接觸到醫術之後就展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和天賦,就連本來不存什麼傳承心思的顧筠都毫無保留地將一身醫術都盡數傳給了扶音,其實真正讓顧筠看重扶音的原因,還是扶音那與生俱來的悲憫之心。

若只是沉迷於醫術,顧筠同樣會悉心教導,可是許多藥方和技藝卻不一定會傳授,畢竟對於普通的醫者來說,許多另闢蹊徑的醫術還是太過玄妙和難以言傳,而扶音的天賦資質和那份足以讓人敬佩的悲憫之心,正是在顧筠看來許多醫者所缺乏的。

不過顧筠同樣沒有先入為主地引導扶音就此走向醫者之路,他雖然看重扶音的資質卻不會將此作為禁錮,在扶音慢慢長大了以後,顧筠也開誠佈公地問過扶音的心意,若只是因為覺得當初寄人籬下而不得不如此選擇或是另有其他心願卻不敢言說才選了醫術,那麼顧筠還是希望扶音可以去追尋自己的心中所想。

扶音同樣對於先生的這份尊重和真誠做出了回應,在經過了三天的深思熟慮之後,扶音真真正正的選擇了這條救死扶傷的醫者之路,並且義無反顧一往無前,堅定且穩當地走在道路上。

而顧枝呢,聽聞了奇星島的歷史和那時的慘狀,又跟著先生去過了一次城裡,顧枝便愈加嚮往那快意恩仇也好似無所不能的武道高手,而恰是那時,身受重傷的計瞳出現在了竹屋外,於是顧枝開始握刀習武。

在那竹屋後的深幽竹林裡,總是顧枝在綠葉間紛飛,而扶音就靜靜坐在石頭上翻看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