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乘舟可渡重山海(三)(第3/4頁)
章節報錯
此問此答。心性堅定之輩自踏入第一境的門檻時起便有了答案,可若是有人問道之心並不牢固,早早看見了武道高山深入雲海遙遙不可及便望而卻步,或是因為知曉了些許武道登高觸動大道秩序的兇險便要退縮,那麼止步此境便走到了斷頭路。‘問璞’二字重在一個‘問’字,要在心中擂鼓叩關,道卷記載世間術法乃是雷法總攝萬法,便要在心中如有雷鳴電閃,自在心中落下重重天劫,才可繼續登山逆天。”
顧枝神色認真推敲說道:“那麼‘行虛’一境和‘循真’一境應該是落在水火之上,五行之屬各有生滅,水火之爭由來已久,便是以此二境圈定切割出個‘水火之間虛實有別’,要問詢武道修行之人的登山之路所在,這也是真正地開始登山了,不再只是于山腳盤桓觀望,落在了一個‘道’字上。”
黃草庭點點頭,手指捻住竹簡輕聲說道:“可是人身和天地若總是分個內外虛實,那麼就還是有竊取天道氣運的嫌疑在,於是就要構築人身小天地融於天地大道,猶如年關將至清濁自分,下沉濁之為地,上抬清之為天。第七個境界正是‘居塵’,要腳踏為地,第八個境界為‘歸清’,要目光眼界在天,於是天地分離混沌離散,四時代御陰陽大化,日月星辰天時流轉,打造人身內在天地氣象,於天地陰陽大道相合,取之有道各有得失,於是武道修行之人才可真正光明正大屹立於世間。”
顧枝手指抵住沁涼竹簡,輕聲道:“如此便有了又一個大關隘。”黃草庭手指捻住第六頁竹簡和第七頁竹簡輕輕晃了晃說道:“這就是另一座關隘門檻,如何區分水火虛實便直指陰陽之道,唯有構築人身內在的自有道理才有資格和把握去說人身小天地和外在天地大道相合。”周厭摸著下巴呢喃道:“那麼如何區分‘行虛’和‘循真’兩境,以及‘居塵’和‘歸清’兩境呢?”
於琅試探著說道:“水是生命之源,命理氣數落在一個‘虛’字上,此境修行之人唯有堪破人身存在的虛實和天地大道顯化之虛實,其實更是一場自問自答的兇險歷練,要知道人之所在並非天地真元所化,而是自在規矩的演化之自然而然,若是修行之人只見人之所在和天地真元並無差別,那麼化為自身所有和天地自在又有何區別?陷入兩難境地,四面八方皆是天地大道,那麼身居其中的人又有何不同?於是就要將人之存在本身落入一個‘虛’字,而如何從‘虛’字中行走出來,構築自身道理秩序便是此境關鍵,踏入下一境的要訣在於堪破,需有見真氣水潭如漫無邊際匯入外在天地至水潭深淺大小在乎於人之打造錘鍊的過程,在此境界唯有打破真氣水潭好似經久不變原來如此的固有邊界,開疆拓土才可就勢走入下一境。”
周厭輕輕點頭,黃草庭補充道:“第五境的關鍵就在真氣積蓄人身天地的深淺大小,就像當初我們都會有過的那種桎梏脫身瓶頸終破的感受,便是納入天地真元的厚薄有了區別,而第六境‘循真’,便是要循著第五境的內在秩序開始推敲驗證,尋找真氣流轉體內三百六十五竅穴錘鍊六百三十九塊肌肉的根據,完全掌握自身每一處流經氣府和筋肉的源來去向,直到人身體魄再無缺漏瑕疵,才有了神魂水到渠成的裨益和反饋,至此有了兩境打底便可體魄神魂皆有所依,踏入第七個境界的‘居塵’。”
顧枝突然輕聲打斷了黃草庭的言語,斟酌著說道:“此處可以再深入一番,觀之天下大多數內功心法武功秘籍,其實還是從體魄入手居多,對於神魂的感觸反而弱了,若是從‘行虛’境界入手只注重於開疆拓土其實難免還是有所阻礙,不如先以真氣錘鍊筋骨血肉構築體魄的圓滿無瑕,再將自身內在天地大開府門攫取積蓄更多真氣,順勢踏入下一個境界。而在‘循真’境則可以真氣巡遊人體三百六十五座竅穴,精煉真氣猶如神明坐鎮山河,再點亮神魂各處契合人身天地兩座天地契合的大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