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蘇御暢言寫書宏志 婉兮傾耳漸起神思(第1/3頁)
章節報錯
晨曦初露,微光透過閣樓的縫隙,悄然灑在蘇御和林婉兮的身上,為他們驅散了些許寒意。經過一夜短暫歇息,兩人的眼眸中卻不見絲毫疲憊,反而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之光。
蘇御整了整衣衫,起身而立,身姿挺拔如松,面向林婉兮,神色莊重而堅定。他雙手抱拳,微微躬身,行了一禮後朗聲道:“林姑娘,承蒙你昨夜不棄,願與我共議這《墨韻千秋》的創作大業。如今,我想與姑娘細細說一說我心中對於此書的宏願。”
林婉兮亦起身,蓮步輕移,襝衽還禮,柔聲道:“公子客氣了,婉兮既已應允,自當全心助力,願聞其詳。”她目光盈盈,專注地凝視著蘇御,眼神中滿是信任與期待。
蘇御負手踱步,緩緩開口:“我欲以筆為劍,在這亂世之中,為華夏文化開闢一方天地。這《墨韻千秋》,須得從浩瀚歷史長河中舀取精華,從先秦的諸子百家爭鳴開篇,那時百家思想碰撞,火花四濺,如璀璨星辰照亮華夏文明的蒼穹,為後世的發展鋪就基石。孔孟之道,仁義禮智信,成為後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準則;老莊哲學,無為而治、逍遙自在,為世人開闢心靈的歸處。這些思想的交鋒融合,締造了華夏民族最初的精神核心。”
“再到秦漢的大一統格局下,文治武功皆有斐然成就。秦始皇統一文字、度量衡,車同軌,奠定了華夏融合發展的根基;漢武帝北擊匈奴,揚大漢雄風,讓‘漢’之名威震四方。長城橫亙、絲路綿延,那是帝國的脊樑與對外交流的紐帶,盡顯大國風範。文學上,漢賦華麗鋪陳,司馬相如一篇《子虛賦》名動天下,展現出盛世的恢宏氣度。”
“緊接著,魏晉風度、唐詩宋詞更是文化巔峰。魏晉時期,戰亂頻仍,可文人風骨盡顯,嵇康臨刑奏《廣陵散》,阮籍窮途而哭,他們以放誕不羈的言行對抗亂世的荒誕,在玄學清談中探尋人生真諦。唐詩則是大唐盛世最嘹亮的號角,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情萬丈;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憂國憂民。宋詞或婉約,柳永‘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訴盡離情別緒;或豪放,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滿腔報國之志。文人墨客以詩詞抒懷、借丹青寫意,其風流韻味傳頌千古。”
言至此處,蘇御微微一頓,目光炯炯望向林婉兮,似要將內心的火焰傳遞給她:“姑娘,咱們書中不僅要詳述這些輝煌過往,更要結合當下這亂世之景。金兵肆虐,百姓流離失所,可在苦難之中,人性的光輝從未泯滅。我曾親眼見到,在金兵的一次劫掠後,一位老書生不顧自身安危,從廢墟中搶救出幾卷古籍,他說這是祖宗的心血,不能丟;還有些村民,自家糧食所剩無幾,卻還分出些許給更飢餓的路人,他們堅守氣節,互幫互助,這些真實的故事,恰是文化傳承最鮮活的註腳。”
林婉兮聽得入神,不禁輕輕點頭,手中下意識地撫著畫譜,思緒隨著蘇御的話語飄遠。她輕聲應道:“公子所言,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在婉兮眼前徐徐展開。這書中若融入當下百姓的堅韌身影,恰似為古韻添了新彩,更能觸動人心。正如我此前遊歷所見,在偏遠山村,雖生活艱苦,村民們依舊口口相傳古老的傳說,守護著先輩留下的技藝,這便是文化紮根民間的力量。有個小村落,傳承著古老的造紙術,從砍竹、製漿到晾曬,工序繁複,年輕人本可外出謀求生計,但他們為了不讓手藝失傳,甘願守著清貧,日復一日地勞作。”
蘇御眼中一亮,面露欣喜之色:“姑娘此番見解,正與我不謀而合!再者,這書在形式上也需精心雕琢。文字間穿插姑娘的丹青妙筆,以畫釋文,以文解畫,讓讀者仿若身臨其境,感受墨韻流淌之美。就如描繪一場古代盛宴,姑娘的畫展現出宴席上的珍饈美饌、賓客的歡聲笑語,我的文字則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