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們既已下定決心培養接班人,便雷厲風行地開啟了廣納後學之事。蘇御不顧身體的疲憊,強撐著精神,與書院的幾位資深夫子一同商議選拔細則。他們深知,這不僅關乎書院的未來,更與華夏文化傳承的命脈緊密相連,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個決策,每一項標準的制定,都彷彿是在為華夏文化的摩天大廈奠基,必須堅實可靠。

訊息如春風拂過,迅速傳遍城鎮與周邊鄉村。一時間,書院門前人頭攢動,前來報名的年輕學子絡繹不絕。他們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眼中閃爍著憧憬之光,或青澀稚嫩,或意氣風發,皆期盼能在這場選拔中嶄露頭角,成為傳承文化的新希望。這些學子們有的來自書香世家,自幼受長輩薰陶,熟讀經典,舉手投足間透著文雅之氣;有的出身貧寒,靠著自學和對知識的執著追求,一路摸爬滾打,只為尋得一個能系統學習、施展抱負的平臺。

為確保選拔公正嚴謹,初代們設計了一套環環相扣的考核流程。首當其衝的便是筆試,涵蓋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理論等諸多領域,旨在全面考察學子們的知識儲備。考場內,寂靜無聲,只聞筆尖在紙面摩挲的沙沙聲。學子們或蹙眉深思,或奮筆疾書,都竭力展現自己多年苦讀的成果。有的對詩詞格律爛熟於心,默寫經典詩篇時行雲流水,那一筆一劃彷彿帶著詩人的神韻,在紙上流淌出詩意的樂章;有的在論述經史典故時旁徵博引,見解獨到,將歷史的縱橫脈絡剖析得絲絲入扣,引得監考夫子頻頻點頭,暗自讚歎這些年輕後生的深厚功底。

筆試過後,便是實踐考核。對於有志於書畫技藝的學子,要求他們現場揮毫潑墨或精心雕琢印章。只見畫案前,年輕人們全神貫注,毛筆在手中靈動飛舞,墨色在宣紙暈染出山水意境、花鳥情致。有的畫出高山巍峨,雲霧繚繞其間,讓人仿若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渾氣魄;有的繪就繁花似錦,嬌豔欲滴的花朵引來彩蝶翩躚,盡顯生機與靈動。刻刀在石章上精雕細琢,篆字或古樸雄渾,如遠古的鐘鳴,震撼人心;或飄逸靈動,似山間的清風,拂面而過。而專注於學術研究的學子,則需深入剖析古籍經典,闡述自己對文化傳承、學術演變的見解。他們引經據典,思維碰撞出火花,試圖挖掘出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智慧光芒,從泛黃的古籍書頁中探尋出古人的思想精髓,以及對當下社會文化發展的啟示。

然而,初代們深知,德為才之帥,僅有才學遠遠不夠。於是,在後續的面試環節,他們親自上陣,與學子面對面交流,洞察其品德心性。蘇御目光如炬,詢問學子在困境中如何堅守道義,面對利益誘惑能否不為所動。他會假設一些場景,如家族蒙難,需用所學知識換取解救之資,但代價是背離文化傳承之路,看學子如何抉擇。唐寅留意學子欣賞書畫時的感悟,從細微處判斷其心境與修養。一幅古畫展開,學子們的眼神、驚歎聲,以及對畫作細節的捕捉和理解,都成為唐寅考量的依據,他深知,對書畫有深刻感悟的人,內心必有一片純淨的藝術天地。陸文丟擲歷史典故中的抉擇難題,考驗學子的善惡判斷。諸如“管鮑之交”中的利益權衡,“趙氏孤兒”裡的生死抉擇,讓學子們置身於歷史的漩渦中,展現他們的道德堅守。林婉兮則觀察學子的言行舉止,禮儀規範,看是否有翩翩君子之風。從進門的一鞠躬,到回答問題時的謙遜態度,再到坐姿站姿的端正優雅,無一逃過她的眼睛,她堅信,禮儀是文化傳承者必備的素養。

有一位叫趙啟的學子,家境貧寒卻刻苦努力,筆試成績優異。面試時,蘇御問他:“若有富貴人家許你重金,讓你放棄文化傳承之路,轉而為其謀私,你當如何?”趙啟目光堅定,毫不猶豫地答道:“文化傳承乃吾輩使命,縱有萬金,亦不能動吾之心。”他的回答讓初代們暗自讚許,從他質樸卻有力的話語中,看到了一顆赤誠的文化之心。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