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深山暫避結廬而居 漁獵躬耕自給自足(第2/3頁)
章節報錯
分人去山林打獵,還有些人開墾荒地,種植穀物蔬菜。
次日清晨,天還未亮,天邊剛泛起一絲魚肚白,唐寅便早早起身,手持自制的魚竿,來到溪邊。他選好一處水流平緩、魚兒易聚的位置,掛上精心準備的魚餌,靜靜坐下,雙眼凝視著水面,耐心等待魚兒上鉤。起初,魚兒頗為機靈,幾次三番咬鉤又脫逃,唐寅不急不躁,憑藉著多年練就的耐心與嫻熟的釣魚技巧,終有所獲,釣起幾條肥美的鮮魚。那魚兒在魚鉤上掙扎跳躍,鱗片在晨光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唐寅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
另一邊,陸文領著幾個身強力壯、箭術精湛的同伴,手持弓箭、長矛,大步深入山林。他們小心翼翼地搜尋獵物蹤跡,腳步輕盈,生怕驚擾山林的靜謐,驚跑潛在的獵物。行至密林深處,一隻野兔突然竄出,陸文眼疾手快,張弓搭箭,一箭射中野兔後腿。野兔負傷逃竄,鮮血滴落在草地上,留下一串殷紅的印記。眾人緊追不捨,在山林中穿梭奔跑,幾經波折,終將野兔生擒。那隻野兔毛色灰褐,眼睛通紅,在眾人手中拼命掙扎,卻也無力逃脫。
陳學究則帶著幾位擅長農事的同伴,在木屋周邊開墾荒地。他們用簡陋粗糙的工具刨地、除草、施肥,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他們播下穀物與蔬菜種子,又從溪邊引來水源灌溉。每日精心照料,清晨便起身檢視土壤溼度、種子發芽情況,期盼著種子發芽、開花、結果,為大家帶來豐收的喜悅。
在眾人齊心協力的努力下,食物漸漸充足起來。白天,大家各司其職,忙碌而充實,山林間、溪流邊、田地裡,到處都能看到他們勞作的身影;夜晚,眾人圍坐篝火,熊熊火焰驅散了山間的寒意,也照亮了彼此的臉龐。大家分享著一天的收穫與見聞,歡聲笑語在山谷間迴盪。林婉兮將捕來的魚和獵得的野味精心烹製,或清蒸,或紅燒,香氣四溢,眾人品嚐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中滿是成就感,覺得這深山裡的日子雖艱苦,卻也別有一番滋味。
然而,安穩日子沒過多久,新挑戰接踵而至。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如猛獸般突襲而來,瞬間打破了山坳的寧靜。豆大的雨點噼裡啪啦地砸落,打得樹葉沙沙作響,地面很快積起深深的水窪。溪水更是猛漲,渾濁的浪濤洶湧奔騰,以不可阻擋之勢淹沒了部分開墾的荒地,剛種下的種子被衝得七零八落,幼苗在洪水中苦苦掙扎,幾近夭折。
眾人望著被洪水肆虐後的慘狀,心急如焚。蘇御趕忙安撫大家:“莫慌,咱們一起想辦法。洪水雖兇猛,卻也衝不垮咱們的決心。”說罷,他率先拿起工具,衝向溪邊。
於是,眾人齊動手,在溪邊築起簡易堤壩,用沙袋、石頭、樹枝等一切能找到的材料阻擋溪水進一步氾濫。眾人不顧雨水澆淋,泥漿濺身,齊心協力,眾志成城。堤壩一點點增高,溪水的洶湧之勢終於得到遏制。隨後,大家又重新翻整土地,補種種子,精心呵護每一株幼苗。
經過這場變故,眾人更加團結,深知在這深山之中,唯有相互扶持、勤勞苦幹,才能生存下去,讓《墨韻千秋》書稿在亂世中有處安身,等待傳承華夏文化的曙光降臨。此後,日子依舊有晴有雨,有苦有甜,但眾人的心愈發堅定,攜手共克時艱,書寫著屬於他們的深山傳奇。
隨著時間推移,眾人的勞作愈發嫻熟,收穫也日益豐厚。開墾的荒地逐漸擴大,穀物蔬菜茁壯成長,種類愈發豐富;溪邊捕魚的技巧日益精進,收穫的魚兒不僅滿足日常所需,還能晾曬成魚乾儲存;山林中的打獵隊伍更是屢建奇功,野兔、山雞、野豬等獵物時常成為餐桌上的佳餚。
但眾人並未滿足於此,閒暇之餘,他們重拾對《墨韻千秋》書稿的鑽研。蘇御組織大家圍坐在一起,誦讀經典篇章,探討書畫技藝,交流學術見解。書稿在眾人的呵護與完善下,內容愈發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