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聽書,換糧,巧吃白麵(第2/3頁)
章節報錯
。
“蘇爺爺,我倆這一共還有大約三十多斤肉跟兩隻野雞,還有一隻兔子。您拿去看著辦,能換多少換多少,大米白麵都要”長海昨天就跟援朝把肉都合到一起了。反正兩家都不計較多一點少一點的。
蘇老爺子接過裝肉的包,急匆匆的就朝兩臺車走了過去。跟他們管事兒的嘀咕了一陣。找了個人少不注意的地方,就把包裡的東西拿出來遞給了對方。然後又興沖沖的回來了。
“孩子,他們能給你倆四十斤白麵,還有六十斤大米,但是有一點,大米有一半是碎米。你倆看行不行?不行我去把肉再要回來。”蘇老爺子擔憂的說著。
“行行行!太行了。太謝謝您老啦了。要是我倆連門都找不到。我倆還想著跟當地農戶換呢”長海不好意思的撓著頭說道。
“傻孩子,現在農村都吃大鍋飯了,平常人家哪有存糧。唉!這麼整呀眼前看著是挺好,日子長了可咋辦啊!既然行你倆就等著吧,一會他們就能給送過來”
長海跟援朝也沒閒著,一邊幫著搬白麵,一邊幫著計數。這兩臺車快裝完後又來了兩臺車。
工人繼續的忙活著,跟蘇老爺子交易的那個人在車駕駛室裡忙活了一陣後,又喊了一個人,拿著兩個面袋子就送了過來。
蘇老爺子看見後領著長海接了過來,然後就送到了自己的船上。安排長海他倆哪也別走看住了自己的東西。
老爺子下了船又跟那個人說著啥,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這個年代這種情況也是沒辦法。尤其是這兩年,放衛星,颳大風。一畝地上萬斤。實際這個年代水稻畝產也就三四百斤高的能到五百斤這還是東北地區產量高的。小麥平均更低的才一百五十斤左右。各個生產隊為了達標甚至把口糧跟種糧都交了上去。
這也為一年後的全國性糧食危機埋下了一個炸彈。
裝完了船,還不到八點,蘇老爺子跟其他帶隊的碰了個頭,就指揮發船了。
船開出去一段距離後,蘇老爺子笑呵呵的問著長海跟援朝“小子,你倆中午想不想吃烙白麵餅?”援朝急切的說著“想想,白麵餅誰不想吃呀?可是蘇爺,咱們也沒有白麵呀,您要是想吃,我拿我倆換的白麵給您”
蘇老爺子嘿嘿笑著說“好孩子,你倆的心意爺爺知道,誰說咱們沒有白麵,咱們拉的是啥?”
“蘇爺爺,您可不能犯錯誤呀,我聽岸上的人說這次拉的面有一多半是部隊上的,您要是開啟了讓人發現可是大罪呀”長海擔心的說著。
“爺爺今天就讓你倆看看咱們是咋吃的白麵餅。”老爺子一邊說著一邊從旁邊的櫃子裡拿出幾根扒了皮的柳木棒,喊過來兩個船工。船工一看都樂了。
就看船工,把柳木棍沾上水,就開始在面袋子上拍,拍完這袋換下一袋,不一會兒就看柳木棍上沾了一層白麵,把白麵擼下來,繼續沾水拍,直到擼下來的白麵夠吃了,才停下來。
長海在船尾看到各只船上都這麼操作,心裡不禁感慨道,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辦法也太他媽高了。諸葛小明活著也就這高度啦。
中午,一個船工替老爺子掌著舵,老爺子烙著餅,還用烙完餅的鍋就著鍋裡的油做了個蘿蔔絲海蠣子湯。
長海跟援朝吃著餅喝著湯,烙餅的麥香跟海蠣子湯的鹹鮮,真是絕配。長海心裡想著,他上輩子也吃過這樣的飯菜,但是咋就沒有這麼好吃呢。
吃完了飯,長海跟援朝主動收拾好碗筷,在駕駛室繼續聽著蘇老爺子說古論今。
由於回程是逆流而上,全程開著發動機,所以高聲的說話聲跟機器的突突聲還有時不時的笑聲混在一起。讓這段路程顯得不是那麼漫長。
下午將近四點船隊回到了前太平村的碼頭,蘇老爺子安排好卸船的事情,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