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說是一斤換一斤,但是每次都能多那麼幾十斤,這是看不出來的。換句話講,不得給三個孩子點辛苦費呀!

援朝騎著摩托車送小欠回家,老爺子車裡基本上都裝滿了,老爺子打發司機小陳開車拉著長海先回去,把車卸完再回來接他們。

抗美和長娟兩口子則蹬著腳踏車往回走。

所有人都回了家,全都聚在長海的屋裡問著長海和援朝這趟車的所有細節。

長海坐在炕上,抗美在邊上拿著急救箱,一邊給他檢查著傷口一邊給他上藥,而且還吐槽這說“這啥大夫呀,這針縫的跟衲鞋底子似滴,都趕不上個實習生”

長海對抗美說的話深表認同,要不說還得是專業的呀,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幾個大人對長海的話都不咋信了,這小子光講不鹹不淡的,無關緊要的說。

結果就是援朝成了重點審問物件,援朝從他們出發到他們去打獵,再到他們回到家,事無鉅細的說了好幾遍,過程中還回答著他們的問題。

援朝感覺他這輩子都沒一口氣說過這麼多話,燒水壺裡的水都讓他喝光了。

幾個大人聽完,除了長海捱了一槍以外,也沒啥大不了的事兒。張靜秋現在對於長海打獵也不那麼緊張了。再說這回打的還是狍子。

看他們三堂會審完畢,長海問他媽“媽呀!有飯嗎?我餓啦!”

張靜秋一聽到長海這句話,眼睛立馬紅了,哽咽著說“那這就去給你下麵條”

李老爺子一看,也沒啥事兒了招呼李老四和長娟就要回家去。

張靜秋攔著不讓他們走,李老爺子索性也不走了,在炕頭腿一盤,拿著長海帶回來的一網兜黃桃罐頭逗著三個小崽子玩。

兩個媽和抗美在外屋地忙活做飯,長娟挺著肚子也幫著忙活。

援朝和李老四幫著長海分撿帶回來的東西。

長海和援朝的東西都合在一起了,兩家也不分你我。

六隻狍子,兩套罕鼻,十隻沙半雞,三隻熊掌,一隻生豬,一隻羊。這些東西都堆在地上。

兩個媽進屋看著地上的一堆肉,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害怕。這個年代,普通家庭糧食都得算計著吃,可是他們家肉堆的都跟小山似滴。這別讓人知道了這不是遭禍嗎。

後來還是老爺子深謀遠慮,狍子一家留一隻,剩下的李老四拿去換糧食,老於家老王家一家一半,豬肉按著長海一家跟老爺子認親的名義,給朋友鄰居一家分上個一斤半斤的。剩下的兩家一家一半也行還是賣了也行。熊掌,罕鼻子,沙半雞就留著吧,是送送禮也行,或者過年過節的自己吃也行。

最後張靜秋又給老爺子一對熊掌和一套罕鼻,老爺子也沒推辭。有啥可推辭的,都是一家人。

晚上,兩個媽炒的幹吧愣子沙半雞,烀的狍子肉蘸蒜醬,狍子肉燉酸菜,豬排骨燉幹豆角,這是長海和援朝從小的最愛,還有長海帶回來同事給他的燒雞,醬牛肉這些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