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古老的理論,及火光與眼睛之間的合作,從而衍生出物質擬像從物體進入眼睛的模型,視力誕生於眼睛和大腦的兩條狹窄神經,靈魂的主要力量所在,也是‘自然精神’進入眼睛的地方。”

“從瞳孔中閃爍成一條直線的光,而這種釋放從細長的基礎開始,以變得更廣泛結束,及從我們身上發出的光穿過晴朗的空氣照射到一個物體。”

“這種光的通量起源於大腦的先天精神,及靈魂的光和生命的活,透過中空的視神經傳遞到眼睛,與外部光線相遇,使我們與外部物體進行視覺接觸,再透過反射傳回眼睛,提供了視覺資訊。”

“但為了判斷物體是什麼,眼睛感知將所見事物的外觀反饋給我們的理性,記憶被召喚向上,和理性執行識別。因此自然哲學家提出視力的誕生涉及三種能力:感知、推理和記憶。”

光從窗外照進房間,照亮了亞伯震驚的臉,他張大嘴,拼命消化著蘇滄的話。

“什麼叫做三種能力?”

蘇滄繼續說:“神學家認為,這是神將重要感官放在頭腦中的原因。眼睛是所有感官中最接近大腦的地方,而大腦是靈魂的居所,所以視覺是上位感官。它們圍繞著理性的王座。把資訊傳輸到大腦中,在那裡進行認知判斷並儲存在記憶中。”

“從頂部的智力,透過記憶和推理,到底部的五感。這就是‘視覺’。”

“換句話說,智慧種族的認知由ratio(拉丁:理性)和intellectus(拉丁:智力)組成。外部感官充當‘看門人和信使’,將內部感官從外部傳入的任何資訊通知主控,及我們的大腦和靈魂。”

“大腦把這些事物轉為可感的物件,在感官本身中以影象的形式出現,再轉化為思想。透過這些思想,理性的能力和智力的統治調查出周邊事物的‘認知’,儲存為‘記憶’方便下次使用。其正確意象的源頭是神明賜予的靈思。”

“引用神使奧古斯丁的話,‘視覺是一種光,首先從心中的火中升起並向上傳遞到大腦中。透過某些通道流到眼睛的瞳孔,從那裡像月亮的光線一樣迅速地躍出,伸手去抓可見事物的有色形式。’”

“這就是傳統的視覺模型,及‘圓錐論’,認為視覺接觸始於一個透明圓錐體的底部,頂點位於眼睛中心的瞳孔處。影響這個錐體底部的可見物體的形狀和顏色的‘光’傳送回眼睛,大腦再使用視神經,將‘認知’化作精神介質流向它。”

“一旦眼睛接收到,這些表徵透過體液和視神經傳遞迴大腦,由靈魂的推理能力進行認知處理,它們作為生成物件的影象、物種或相似物,被人類理解。”

“實際上,眼球僅能看見顏色。我們所有看見的影象是靈魂處理的‘感知’後轉化的‘結果’。我們的眼睛‘理性’且‘無感’,當我們誤以為一根棍子浸入水就被折斷時,這不是眼睛的失誤,而是內感,及靈魂的誤判。”

“那麼問題來了。所有的認知由外在和內在感覺合作完成,內部的認知又是從何而來?”

“我不知道。”

亞伯扶起倒地的椅子,剛想坐下,蘇滄一把將其搶走。

“你對‘椅子’的定義就是有四根支撐的木頭。對嗎?”

“我想是的。”

“那餐桌是椅子嗎?床是椅子嗎?別人家的屋頂是椅子嗎?”

“肯定不是啊!”

“你怎麼知道呢?”

“小時候,蘭斯村長抱著我,我聽到他說‘累死了,我把椅子踹哪了?’”

“沒錯,當我們知道‘椅子’的概念後,再看到類似椅子的物體時,就知道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但這種知識不是來自感官經驗,而是‘椅子’的存在是事實。我們知道這一點是因為認知提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