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頭坐在院子裡的木凳上,田青青依偎在他的身旁。趙石頭將這一個月在徭役中的經歷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田青青,田青青聽得時而皺眉,時而嘆息,又十分心疼自家憨男人。

田青青輕聲說道:“石頭哥,這徭役實在是太苦了。日後若是不強制去,咱們便不去了,到時候就出些銀子吧。”

趙石頭輕輕撫摸著田青青的頭髮,說道:“青青,這徭役乃是朝廷規定,咱們平民百姓哪能違抗。不過你放心,只要我在家,定會好好照顧你,把咱們的家打理好。”

趙石頭服徭役回來這幾日,田青青不知怎的,鐵了心要趙石頭留在家裡,讓他在家好好歇著,這一歇便是整整三天。趙石頭心裡雖惦記著後山那片豐饒之地,可拗不過田青青,只能乖乖待著。

這幾天,趙石頭與田青青的日子過得平淡卻也有滋有味。

這日,陽光正好,田青青終於鬆了口,允許趙石頭前往後山採蘑菇和竹蓀。趙石頭如獲大赦,趕忙挑上竹筐,田青青也揹著個竹筐,兩人一同去後山。

後山像是大自然饋贈的寶藏之地,茂密的樹林下,各類菌菇隱匿其中。趙石頭眼神銳利,專挑那肥碩的竹蓀採擷,他輕輕撥開草叢,生怕驚擾了這些嬌貴的“山珍”,小心翼翼地將竹蓀採下,放入竹筐。

田青青則在一旁尋找羊肚菌,雞樅菌,松蘑等等她蹲下身子,仔細翻找著落葉下的“寶貝”,每發現一朵,臉上便洋溢起滿足的笑容。

如此這般,兩人連著去了大半月,家中的山貨積攢得頗為可觀。趙石頭看著堆成小山的竹蓀、羊肚菌和木耳,心中盤算了一番,決定先趕著驢車去縣裡,將這些山貨賣給福來酒樓和飄香酒樓。

驢車在鄉間的路上緩緩前行,趙石頭坐在車前,手中握著韁繩,田青青則在車內整理著山貨,確保它們以最好的品相示人。

不多時,便來到了福來酒樓的後門。趙石頭跳下驢車,輕輕叩響了門。門“吱呀”一聲開了,夥計探出腦袋,見是趙石頭,忙笑臉相迎:“趙大哥,你可來了,掌櫃的唸叨著你的山貨呢。”

趙石頭憨厚地笑了笑,將驢車牽進院子。陳掌櫃聽聞趙石頭來了,也趕忙從屋內走出。陳掌櫃笑著上前說道:“趙兄弟,這次的山貨可不少啊。”

趙石頭一邊說,一邊將山貨卸下:“陳掌櫃,您瞧瞧,這竹蓀六十一斤,各個都是上品;羊肚菌九十斤,鮮嫩得很;幹木耳也有七十五斤,都是我與娘子精心採曬的。”

陳掌櫃蹲下身子,仔細檢視起山貨來。他拿起一朵竹蓀,輕輕嗅了嗅,點頭稱讚:“不錯,不錯,趙兄弟的貨一如既往的好。”說罷,便讓夥計稱好了斤量。

夥計熟練地操作著秤桿,嘴裡報著數:“竹蓀六十一斤,羊肚菌九十斤,幹木耳七十五斤。”陳掌櫃聽後,心中默算片刻,說道:“趙老弟,這竹蓀按每斤300文算,羊肚菌150文,幹木耳200文,共計:46兩800文銀子。你看可對?”

趙石頭心中暗自盤算著,陳掌櫃給的價格公道,便爽快地應道:“陳掌櫃,您向來公道,這價錢自然是對的。”

陳掌櫃笑著從木箱內取出銀子,數好遞給趙石頭:“趙兄弟,以後有這等好貨,可別忘了我福來酒樓,一定要送來啊。”

趙石頭接過銀子,樂呵呵地說道:“好嘞,陳掌櫃放心,只要我趙石頭還在後山採蘑菇,定然先想著您這兒。”

告別了福來酒樓,趙石頭又趕著驢車前往另一條街上的飄香酒樓。

飄香酒樓的後門,趙石頭再次叩響了門。門開處,王老闆親自迎了出來。“趙兄弟,你可算來了,我正盼著你的蘑菇呢。”

趙石頭將驢車上的幹蘑菇搬下,說道:“王老闆,這次給您送了三百斤品相上好的幹蘑菇,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