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完全全代入角色的心境之中,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漸漸地,奇蹟發生了,她的聲音開始有了溫度,有了靈魂,字正腔圓間,深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彷彿那些角色藉著她的口,訴說著悲歡離合的動人故事。肢體表現力的提升同樣是一場漫長而艱辛的修行,她跟著舞蹈老師,從最細微的抬手、轉身動作開始精心打磨,對著鏡子,不厭其煩地反覆雕琢,幾十次、上百次,身體從最初的僵硬木訥,漸漸變得靈動輕盈,每一個動作都彷彿自帶韻律,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會時常反思過往表演中的瑕疵,那些為了博眼球而刻意為之的誇張動作、浮於表面的情緒表達,此刻看來是那樣的幼稚可笑,她暗暗在心底立誓,往後的每一個角色,都一定要賦予其鮮活飽滿的生命,用最真摯赤誠的表演觸動觀眾的心絃。

音樂學習這邊,更是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師從那位樂壇前輩後,樂理知識這座晦澀難懂的大山便橫亙在了眼前,音符、節拍、和絃,往昔只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學過的知識,如今都需要深挖細究,像是探險家在未知的領域裡小心翼翼地挖掘寶藏。前輩點評向來犀利,聽她作曲初稿時,毫不留情地指出弊病,節奏拖沓得像老舊遲緩的牛車,旋律平庸得毫無辨識度,那些尖銳的話語,如同一把把小針,刺得她眼眶泛紅,心裡難受極了。可難受歸難受,心底那股不服輸的倔強勁兒也被徹底點燃了。她把自己關進那間狹小侷促的創作室裡,沒日沒夜地開始瘋狂修改。旋律調整的時候,她在鋼琴前枯坐幾個小時,手指在黑白琴鍵上反覆跳躍,從萬千雜亂無章的音符裡苦苦捕捉那一絲稍縱即逝的靈感火花;歌詞潤色時,為了一個形容詞的選用,她不惜翻閱大量典籍,逐字逐句地咬文嚼字,斟酌每一個字詞背後的情感色彩;編曲配器方面,更是與前輩反覆研討,每一種樂器的搭配、音色的融合,都要經過無數次試聽、推翻、重來。草稿紙扔了一地,堆積如山,像是被戰火洗禮過的戰場,滿目狼藉,卻也滿是她奮鬥拼搏的痕跡。聲樂訓練更是挑戰身體與精神的極限,在隔音效果極佳的練聲室裡,她一次次挑戰高音,破音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嗓子從最初的腫痛,到後來變得沙啞乾澀,每吞嚥一下,都像是有一把鋒利的砂紙在喉嚨裡狠狠地摩擦。望著鏡子中面容憔悴、頭髮凌亂的自己,也曾有過那麼一瞬間的動搖,可一想到最初的夢想,那股堅定的信念便又洶湧澎湃地捲土重來,咬著牙繼續堅持。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都像是一束溫暖又明亮的光,重塑著她對音樂的理解,讓她不再只追求抓耳的旋律,而是更注重歌曲背後能與聽眾產生深度共鳴的深沉情感。

數月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林曉仿若歷經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煥然一新地歸來。正巧,一檔備受矚目的高水準偶像舞臺節目聽聞她進修歸來,滿心期待地向她伸來橄欖枝。這檔節目主打回歸偶像初心,摒棄娛樂圈的浮躁風氣,立志用純粹的歌舞實力與真摯情感打動觀眾,這理念與林曉當下沉澱後的心境不謀而合,她毫不猶豫地欣然答應。

籌備期間,林曉全身心投入其中,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舞臺設計上,她摒棄了過往那些花裡胡哨、堆砌元素的浮誇風格,力求打造出一個簡約而不失衝擊力的視覺空間。她與舞美團隊反覆商討,從舞臺的佈局、燈光的色調到道具的選用,每一個環節都精心打磨,只為在舞臺上呈現出最純粹的藝術效果。表演編排更是重中之重,她將這數月沉澱下來的情感與技巧,絲絲入扣地融入歌舞之中。從舞蹈動作的設計,到歌曲演唱的處理,都傾注了她無數的心血。

演出當日,場館內座無虛席,粉絲們舉著的燈牌匯聚成一片璀璨奪目的海洋,光芒幾乎要將整個場館照亮。舞臺燈光驟亮,林曉一襲簡約而不失高雅的白紗裙驚豔現身,妝容清新淡雅,沒有絲毫多餘的修飾,恰到好處地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