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御週歲宴上,滿朝文武與四方來賀的使節齊聚一堂,熱鬧非凡。蕭逸抱著粉雕玉琢的蕭御,接受眾人的祝福,眼中滿是對兒子未來的期許。蘇瑤站在一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然而心中卻隱隱有一絲擔憂。

隨著蕭御漸漸長大,開始啟蒙讀書。蘇瑤親自為他挑選學識淵博的先生,教導他經史子集、治國之道。蕭御聰慧過人,對知識的吸收極快,可這也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

在朝堂暗處,一股勢力悄然形成。他們畏懼蘇瑤和蕭御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擔心日後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勢。為首的是吏部尚書周嚴,他表面上對蘇瑤畢恭畢敬,背地裡卻與幾位大臣密謀,試圖在蕭御的學業上做文章,抹黑蘇瑤教導無方。

第十二章:學業風波,巧破讒言

一日,蕭御在課堂上對先生講解的治國理念提出了不同見解,言辭犀利,讓先生下不來臺。這本是孩子求知慾和思考能力的體現,周嚴卻抓住此事大做文章。他聯合幾位大臣上書蕭逸,指責蘇瑤教子無方,蕭御目無尊長,恐日後難以擔當大任。

蕭逸看到奏摺後,心中疑惑。他深知蕭御的品性和蘇瑤的教導,於是決定親自調查。蘇瑤得知此事後,並未慌亂。他找到蕭御,耐心詢問課堂上的情況,隨後整理出蕭御的思路和見解,呈遞給蕭逸。

在朝堂之上,蘇瑤當著眾人的面,詳細闡述了蕭御的觀點,有理有據,讓眾人不得不服。蕭逸龍顏大悅,稱讚蕭御的聰慧和蘇瑤的教導有方,嚴厲斥責了周嚴等人的無端指責。周嚴等人灰溜溜地退下,心中卻更加嫉恨蘇瑤。

第十三章:邊疆異動,籌謀對策

邊疆突然傳來急報,北方的匈奴部落集結兵力,似有南侵之意。蕭逸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蘇瑤雖未參與朝堂議政,但心繫國家安危,在後宮中也密切關注著局勢。

他憑藉自己的學識和對局勢的分析,為蕭逸出謀劃策。蘇瑤建議先派使者前往匈奴部落,探清他們的意圖,同時加強邊疆防禦,調動糧草和兵力,以防萬一。蕭逸採納了他的建議,一邊安排使者出使匈奴,一邊命大將軍王猛前往邊疆佈防。

在等待使者訊息的日子裡,蘇瑤與蕭逸日夜憂心。蘇瑤還親自為邊疆將士們祈福,希望能保大楚平安。

第十四章:使者被扣,局勢緊張

然而,派往匈奴的使者一去不復返。幾日後,傳來訊息,使者被匈奴部落扣押,匈奴以此向大楚示威,並提出割讓邊疆五座城池的無理要求。朝堂上下一片譁然,大臣們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強硬回擊,出兵攻打匈奴;另一派則擔心戰事一起,生靈塗炭,主張妥協求和。

,!

蕭逸陷入兩難,詢問蘇瑤的意見。蘇瑤認為,求和只會助長匈奴的囂張氣焰,大楚應展現出強硬的態度,但也不能貿然出兵,需等待時機,出奇制勝。蕭逸聽取了蘇瑤的建議,一面集結軍隊,做出備戰姿態,一面派密探深入匈奴內部,瞭解他們的兵力部署和作戰計劃。

第十五章:密探回報,奇謀初定

密探歷經艱險,終於傳回了重要情報。原來,匈奴此次集結兵力雖多,但內部糧草供應不足,且各部落之間存在矛盾。蘇瑤得知後,與蕭逸商議出一條奇謀。

他們決定先派小股部隊佯裝進攻,引誘匈奴主力出擊,然後切斷他們的糧草供應線。同時,派人暗中聯絡匈奴內部的反對勢力,挑撥他們的關係,讓匈奴內部產生混亂。蕭逸對蘇瑤的計策十分讚賞,立刻安排大將軍王猛依計行事。

第十六章:初戰告捷,士氣大振

王猛按照蘇瑤和蕭逸制定的計策,率領小股部隊突襲匈奴營地。匈奴果然中計,派出主力追擊。就在他們追擊途中,王猛的另一支部隊悄悄繞到後方,成功切斷了匈奴的糧草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