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虛擬實境新應用,外星航天模擬艙(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少還是很容易讓人狐疑的,
尤其這些成果無論是技術還是資料,都會運用到諸如國防工業之類比較要命的地方去,故此必須得嚴格處理一下才能讓大夥都安心...
總之,因為現在呆在二線負責把關,所以儘管董老沒有親自抵達星環集團、和百人顧問組們一塊工作,卻也對這套新奇的研究系統十分上心。
‘航天員訓練’這個新課題,就是他和另外幾位院士,在這段時間裡對虛擬研究系統得到的成果反覆核實、並震驚地發現毫無差錯之後,心裡很自然而然升起來的念頭。
“技術上的專業問題我不太懂,或許等董老有機會過來親自考察的時候,你可以和他聊一聊?”
老蕭把自己代表官方來打前站的來意,和盤托出,有些遲疑地撓了撓頭,
“哦,想起來了,來之前他們還讓我帶了份檔案,你看一看。上面估計是技術細節之類的玩意兒。”
說著,他一拍腦門,從公文包裡摸出一個資料夾,上面夾著的紙張明顯是前不久才列印出來的,簇新順滑。
林奇接過來,仔細翻看了一下,發現果然和老蕭說的一樣:
這是一份參數列,也是一份意向書,上面列舉了工程院提出的一些‘希望能夠還原的模擬環境’,以及後者各自對應的詳細環境引數。
排第一個的就是‘月球重力環境’,其次便是‘火星重力環境’。
毫無疑問,航天科工委是打算把這兩個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外行星,當成重點工程來攻關。
此外,還有一些資料非常相似,對應‘位於不同軌道、處於不同速度下’的零重力太空結構。
明顯是模擬航天員所搭乘的飛船、以及他們進入的空間站;
——這應該是對應華國新一代‘天宮’空間站設想之中的幾個不同的升級方案;
其次,還有與前者類似,但加入‘人工重力’的參數列。
——這毫無疑問是對上一個方案組的補充或者說延伸。
想在外太空長期、穩定、獨立地生活,空間站的擴大與改良是必經之路。
無重力環境是不得已而為之,進一步擴大自然要想辦法制造人工重力。
目前為止,無論是華國還是其他國家的空間站,都比較原始。
華國的還好,天宮是近幾年的新產物,無論是設計方案還是建造工藝都更成熟、更完善。
這一點在對比‘天宮’內部與國際空間站內部結構的畫面上,可以清晰分辨出來。
可無論有多新,人類文明目前的空間站,實際上都是‘不具備自我維持能力’的瘸腿產物。
站在星聯的基礎上來說,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