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識字的好事,可負責工程的官吏卻中飽私囊,用劣質的材料來修築,還剋扣工匠們的工錢。

徐文發現後,大怒不已,當即要懲處那官吏。那官吏卻不以為然,還囂張地說道:“徐知縣,你可別太較真了,在這地方,可不是你說了算,你要是識相,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然,有你好果子吃。”

徐文哪肯罷休,他堅決要將此事上報,嚴懲這等不法之徒。那官吏見狀,便買通了一夥地痞流氓,在夜裡闖進徐文的住處,對他大打出手,還揚言若是再敢多管閒事,就要了他的命。

徐文被打得遍體鱗傷,可他心中的那份執拗卻絲毫未減,依舊堅持要將此事查個水落石出,還百姓一個公道。

他拖著受傷的身體,艱難地寫了奏章,準備派人送往京城,向朝廷揭露此地的腐敗情況。可那夥官吏得知後,又從中作梗,攔截了奏章,還將徐文關在了縣衙的地牢之中,對外宣稱徐文突發疾病,臥床不起。

在地牢之中,徐文受盡了折磨,暗無天日的環境,加上身上的傷痛,讓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可他心中始終想著要為百姓討回公道,盼著朝廷能知曉這裡的情況,派人來解救他。

就在徐文幾乎絕望之時,事情卻出現了轉機。原來,三楊聽聞了徐文在地方上的遭遇,心中十分不忍,便暗中派人去調查此事。

經過一番查證,真相大白,朝廷嚴懲了那些不法之徒,將徐文從地牢中解救了出來,並恢復了他的官職,還將他調回了京城,讓他繼續在御史臺任職。

徐文經此一遭,雖大難不死,可也看透了官場的黑暗與險惡,他不再像從前那般意氣用事,而是變得更加沉穩謹慎,繼續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朝廷的清明吏治貢獻著力量,而他的一生,也在這起起伏伏中,見證了三楊輔政下的朝政清明,以及後來所經歷的種種波折,成為了那段歷史的一個小小縮影。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朝堂治理或者輔政的情況,且與大明三楊輔政下的朝政清明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也有大臣輔佐國王處理朝政,不過朝鮮的朝堂政治多受儒家思想以及兩班貴族制度的影響。兩班貴族在朝堂上有著較大的話語權,大臣們輔佐國王時,更側重於維護貴族階層的利益平衡以及傳承儒家的道德規範。例如在制定政策方面,會優先考慮對兩班貴族有利的舉措,同時注重以禮義來教化百姓,與大明三楊輔政時更注重選拔賢能、整頓吏治以實現廣泛的朝政清明有所不同,體現出不同國家政治文化和權力結構對朝堂治理的影響,朝鮮的貴族集團在國家事務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其朝堂治理更具階層性特點。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割據,幕府將軍雖有一定的統治地位,但實際權力分散在各個大名手中。大名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地內治理,多依靠家臣等親信來協助管理,其治理重點在於保障領地的軍事安全、徵收賦稅以及維持地方秩序等,主要是為了滿足自身勢力的發展需求,並沒有像大明三楊輔政那樣形成統一的、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導向的朝政清明局面,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朝堂治理的差異,日本大名割據使得治理呈現出碎片化、區域化的特點。

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晚期,國王身邊有諸多貴族、教士等參與朝政,不過其權力分配較為複雜,受到封建領主制度以及天主教教會的雙重製衡。在朝堂治理上,國王在做決策時需要考慮貴族們的利益訴求以及教會的意見,例如在徵稅、對外戰爭等重大事務上,需經過貴族會議、教會同意等程式。這與大明三楊輔政下相對集中權力以實現清明吏治、推行利民政策不同,法蘭西的朝堂治理體現出多元利益博弈的特點,封建領主和教會在國家事務中有著重要影響力,使得決策過程較為繁瑣且需權衡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