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章 年 邊防軍屯發展狀況(第3/4頁)
章節報錯
趙勤聽聞這個訊息後,也是心急如焚,他和幾個相熟的兄弟一起,去找伍長商議,說道:“伍長,這可如何是好呀,咱們走了,這屯田咋辦,那些異族肯定又會來搗亂的呀。”伍長無奈地嘆了口氣,說道:“咱們都是聽令行事,上頭的命令,咱哪能違抗啊,只盼著朝廷能再派些人來接替咱們吧。”
最終,還是有一部分士兵被調走了,甘州衛的邊防軍屯一下子變得人手不足起來。留下來計程車兵們只能更加辛苦地勞作,一人幹著幾人的活兒,可即便如此,還是有些力不從心。
而那些遊牧部族聽聞這邊兵力減少了,又開始頻繁地侵擾邊境,形勢變得愈發嚴峻起來。
有一回,趙勤和幾個兄弟外出巡查屯田,不巧遇到了一夥異族的騎兵,對方人多勢眾,將他們團團圍住。趙勤看著周圍虎視眈眈的敵人,心中明白今日怕是凶多吉少了,可他還是握緊了手中的武器,準備拼死一戰。
那異族的首領看著趙勤,用不太流利的漢話說道:“你們大明的人,別再守這屯田了,把糧食都交出來,我們可以放你們一條生路。”趙勤呸了一口,大聲回道:“休想,這是我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你們休想奪走,有本事就從我們的屍體上踏過去。”
說罷,便朝著那首領衝了過去,其他兄弟也紛紛響應,與異族騎兵展開了殊死搏鬥。可終究寡不敵眾,趙勤的兄弟們一個個倒在了血泊之中,趙勤身上也多處負傷,漸漸沒了力氣,就在他以為自己要命喪此地之時,幸好軍營裡的援兵及時趕到,才將他救了回去。
經過這一場慘烈的戰鬥,趙勤的身體大不如前,可他心中依舊牽掛著那邊防軍屯的事兒。在養傷的日子裡,他還不忘給新來計程車兵們講述屯田的經驗,鼓勵大家要堅守下去。
後來,朝廷意識到了削減邊防軍屯兵力的不妥之處,又重新調回了一些士兵,還加強了對邊境的管控,與周邊部族簽訂了一些和約,邊境的局勢這才慢慢穩定下來。
趙勤看著漸漸恢復生機的屯田,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這來之不易的安穩是無數兄弟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而他也在這邊防軍屯的歲月裡,經歷了無數的磨難與坎坷,留下了屬於自己的故事,至於最終結局是好是壞,或許已不那麼重要了,重要的是這片土地依舊在大明的守護之下,繼續孕育著希望。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國家也有著各自邊境防禦與屯田相關的情況,且與大明的邊防軍屯發展狀況有著諸多關聯與可比之處。
在朝鮮李朝,當時邊境地區也面臨著女真等部落的侵擾,不過其應對之策與大明的邊防軍屯有所不同。朝鮮在邊境設定了一些屯堡,屯駐軍隊,這些軍隊主要職責是防禦外敵,而屯田之事多是依靠附近的百姓來進行,朝廷給予一定的扶持與鼓勵,讓百姓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收穫的糧食一部分上繳官府,用於供應邊境軍隊,一部分留作自用。與大明邊防軍屯以軍隊為主力進行耕種和戍守不同,朝鮮更側重於軍民結合的方式,體現出不同國家的軍事制度和邊境管理理念的差異,朝鮮受儒家思想影響,重視百姓在國家事務中的作用,且其邊境壓力相對較小,所以採取這種相對靈活的方式來保障邊境糧食供應和防禦安全。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割據,邊境概念更多是在各個大名領地之間。一些大名會在自己領地的邊緣地帶安排家臣和武士駐守,同時也鼓勵領地內的農民開墾荒地,種植作物,以保障領地內的糧食供應。但這種屯田更多是為了滿足大名自身勢力的發展需求,並沒有像大明那樣形成統一的、針對外部國家的邊防軍屯體系。而且日本的邊境衝突多是內部大名之間的爭鬥,形式上也以軍事對抗為主,較少涉及到像大明邊境那樣遊牧民族搶奪糧食等情況,反映出不同政治格局下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