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瑾對樂師們說道:“諸位師傅,大行皇帝駕崩,新君即將即位,這大典之上的禮樂關乎著我大明的威嚴與氣象,還望各位克服困難,務必讓演奏萬無一失啊。”樂師們看著陳懷瑾一臉懇切的模樣,也都紛紛點頭,表示定會盡力而為。

而在這籌備的過程中,宮廷內外也暗流湧動。一些原本依附於憲宗朝寵臣的勢力,開始擔心自己在新朝的地位不保,便暗中謀劃著,試圖在這過渡時期為自己謀取些好處,或是探聽新君的喜好,以便能繼續得寵。

有一位名叫王顯的小吏,平日裡靠著巴結憲宗朝的一位宦官,得了些油水。如今見勢不妙,便想著去接近皇太子身邊的人,好為自己日後鋪路。他四處打聽,得知皇太子身邊有位叫李公公的太監頗受信任,於是便備了厚禮,想要去賄賂一番。

這日,王顯趁著夜色,偷偷來到李公公的住處,滿臉堆笑地說:“李公公,小的久仰您的大名,聽聞您在皇太子身邊伺候,那日後必定是前途無量啊,小的這兒有點小小心意,還望公公笑納,往後若是有什麼用得著小的地方,儘管吩咐便是。”那李公公卻是個精明之人,他看了看王顯,冷笑道:“你這是打的什麼主意,如今大行皇帝剛駕崩,新君尚未即位,你便這般上躥下跳,莫不是想壞了規矩?還不快把東西拿走,若是讓旁人知道了,有你好看的。”王顯討了個沒趣,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與此同時,朝中的大臣們也在揣測著新君孝宗的脾性與施政風格。陳懷瑾與幾位相熟的大臣私下裡也時常談論此事。一位內閣大學士摸著鬍鬚,緩緩說道:“聽聞皇太子自幼聰慧,且熟讀聖賢之書,想必是個仁厚之君,只是不知對這朝堂上的諸多積弊會如何處置呀。”陳懷瑾點頭道:“是啊,如今這朝堂歷經多年,確實有些弊病叢生,但願新君能雷厲風行,加以整頓,讓我大明再煥生機。”

在眾人的期盼與忙碌中,日子一天天過去,登基大典的籌備也漸漸有了眉目。可就在這時,又發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有傳聞說宮外有些地方出現了異動,似乎有人在暗中散佈謠言,稱新君即位會帶來不祥之兆,意圖擾亂民心。

陳懷瑾聽聞後,心急如焚,趕忙與刑部、都察院等部門商議,加強京城的治安巡查,抓捕那些造謠之人。他深知這等謠言若是不及時遏制,一旦傳得沸沸揚揚,對新君的威望以及整個國家的穩定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刑部派出了眾多捕快,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暗中查訪。終於,在一家茶樓裡抓住了幾個正在散播謠言的人。經過審訊,原來是受了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指使,想要趁機攪亂局勢。陳懷瑾下令將這些人嚴懲,同時讓人在京城各處張貼告示,澄清事實,告知百姓新君即位乃是順應天命,會給大明帶來新的繁榮,切莫聽信謠言。

終於,到了孝宗即位的那一日。天還未亮,陳懷瑾便帶著禮部的官員們來到了大典的場地,再次檢查著每一處細節,確保萬無一失。隨著旭日初昇,鐘鼓齊鳴,新君孝宗身著龍袍,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上高臺,接受群臣朝拜,宣告即位。那一刻,陳懷瑾看著眼前這莊嚴的一幕,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眼中閃著激動的淚花,他知道,這新的時代正式開啟了,大明又將踏上一段新的征程。

即位之後,孝宗開始著手處理朝政,面對前朝留下的諸多事務,他展現出了沉穩與睿智。陳懷瑾也繼續在禮部為新君效力,參與到各項關乎禮制、外交等事務之中。

在外交方面,周邊的一些藩屬國聽聞大明新君即位,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朝賀。陳懷瑾負責接待這些使者,安排他們的起居以及朝見新君的流程。有一回,來自朝鮮的使者團前來,陳懷瑾帶著屬官們熱情地迎接,可那朝鮮使者卻提出了一些頗為棘手的禮儀問題,說是按照他們本國的習俗,在某些場合的行禮方式與大明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