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詢問:“對即將發生的雨雪天氣,不知大祭司的預測準確率有多少?”

因為祭祀活動,在商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都會有史料記載,所以大祭司也沒法誇大。

大祭司道:“有五成是預測準了的。”

看他的語氣,好像非常自得,好像預測準確率達到五成,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而預測不準,他自然是歸結於祭祀不虔誠,和他的預測無關。

“大祭司,你預測年前是否有雪呢?”

離年底還有四天,但是大祭司根據卦象分析,是有一場大雪的,便如實以告:“有雪。”

子受便說:“我不懂什麼預測之說,但我可以和你打賭,我賭無雪,如果我贏了,是不是說明你的預測其實沒什麼依據?”

大祭司趕緊唸叨了一通子受聽不懂的話語,之後說道:“豈可以祭祀占卜之事打賭?這是對神明的大不敬!我已經祈禱神明不會降罪於你!”

看來神職人員不會和自己打賭的,因為那樣會影響自己的權威。

子受哈哈,只好作罷。

在祭祀活動中,最令子受不爽的還是祭品的問題。

祭祀的祭品包括牛、羊甚至是人,兒童嬰孩自然也包括在內。

最不可理解的是,大商的一名小國的諸侯戎侯,也在祭祀中充當祭品!

商朝人之所以選用活人當做祭品,是因為他們覺得這些祭品死後可以去侍奉天神和自己的先祖,是自己給天神和先祖最好的禮物,以此彰顯自己的虔誠。

而充當祭品的人,也會感到光榮。

隨著時間的推移,商朝人對活人祭祀的講究變得越來越多,最終發展出了一套完善但是非常恐怖的人祭制度。

人祭主要是“伐”、“沈”、“副”、“冊”和“卯”這五種方式,

伐:砍下頭顱獻祭,是最常見的。

沈:沉入水中淹死,以祭祀河神,保佑黃河不氾濫。

副:掏出內臟擺在供桌上進行祭祀。

冊:把人劈開。

卯:更殘忍,把人劈開之後懸掛。

商朝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地方小官都會進行人祭活動。

甚至有一些富裕的百姓也會花錢買個奴隸來進行人祭。

人祭的來源,大部分是奴隸和戰俘。

商朝活人祭祀用的人很多,動輒上千上萬,奴隸戰俘根本不夠用。

商朝人便讓諸侯國定期進貢活人用於祭祀,這一傳統大大激化了商朝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而祭祀的物件身份地位越高,越能表達對祖先、對神靈的虔誠!

像奴隸的處理方式多是砍頭、沉塘、劈半、掏髒,過程粗暴,簡單。

而王室貴族被作為祭品,首先對他自身就是一種榮光,是一種能作為高階祭品的榮光。

然後其處理方式,可以製作為肉丸、肉餅、肉湯等,祭祀活動結束後,就會按照等級分發下去給大家吃。

伯邑考死後做成的肉餅,姬昌食之,就是一種祭祀活動,至於是商壽王所殺,純屬汙衊。

根據史料分析,說是姬昌所殺,更為貼合實際。

商壽王為之背了三千年的黑鍋,後文有關於此段情節的具體敘述。

後來周軍攻入商朝首都朝歌,商王自焚而死,留在朝歌的一百多個王公大臣,以及商壽王的子女妻妾都被周武王用於活人祭祀。

轉眼已到春節,一個大型的祭祀,在莊嚴肅穆的祭禮之後,被當作祭品殺死的人多達千人!

戎侯,被製成肉丸活祭。

祭祀活動結束後,子受也毫無意外的分到了不少的肉丸,據說吃了這個肉丸可以獲得祖先、神靈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