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受莫名其妙的跟著叔公子騰進入府內。

二人分賓主落座,子騰命人獻茶。

“今日得三王子殿下照拂,老臣感激萬分!”子騰面色柔和。

子受謙虛道:“為叔公分憂,乃是子受的責任。”

“王城整改,利國利民,老臣汗顏,這臨老,卻為一己之私,妨礙了家國大事!”

子受安慰道:“叔公高風亮節,素以廉潔著稱!倘若叔公有深宅大院,子受必然不會另行對待。您為大商辛苦了一輩子,就留下這幾間老房子,再給您扒了,那也太涼薄了!”

子騰有點感動,雙眼溼潤。

有些時候,人只不過要的是一種肯定而已。

“作為先王老臣,本不該過問儲君之事,但是大王子的虛偽懦弱,實在擔不起大王之責!相比三王子殿下,有經世之才,必將成為大商一代明君!”

子受忙道:“不敢受叔公謬讚!”

子騰目光深邃:“看準了的事情,必須當仁不讓,殿下何須顧慮太多?”

子受斟酌著說:“子受必當以天下為己任,但我現在考慮的是國計民生,讓百姓吃得飽穿得暖,何況父王正值壯年,儲君之爭暫不在我考慮範圍之內。”

子騰頷首讚許:“能夠穩住心境,真正為大商子民做事,殿下高義!老臣雖不在朝堂,但是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必會支援殿下成為大商王!”

這是表明心跡了嗎?

子受很驚訝,自己這麼點兒恩惠就收攏了一位先王重臣?

其實子受不知道,包括子騰在內的不少老臣,都時刻關注著大商的政局。

誰適合成為下一個大商王,他們心裡明鏡似的。

子受在徐城展露出來的才能,試問有誰能比?

何況,徐城兵在他們心目中可是鐵軍的象徵。

大商王城總共有六萬軍隊,其中兩萬四千人是從徐城徵調來的。

他們裝備精良,其他部隊難以匹敵。

特別是,這些徐城兵對三王子非常忠誠。

有這兩萬四千人在王城,這王位,子受什麼時候想要,就是一句話的事。

明眼人看得是很透徹的!

正因為如此,大王子才會急切的要將他們排擠出王城。

飛廉的戍武衛就被調防到了城北五十里。

讓子受不知道的是,正是這幫老臣,在儲君的確立方面起了大作用。

由於他們的影響,許多的重臣都改變了看法。

他們雖然對子受有意見,但也無不佩服子受的能力。

他們是不可能接受一個懦弱無能的人繼任大商王的。

流傳在這些人中間的一句話是:大王子為朝廷做了什麼?三王子為朝廷做了什麼?

這一拷問,大家都發現,大王子除了仁德的美名之外,對大商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貢獻。

相比較子受,值得說的就多了。

建設徐城,震懾東夷,現在更是出使東夷,結交十六國。

徐城經濟騰飛,國富民強,兵強馬壯。

黃河凌汛,子受接收了五萬難民,為君分憂,避免了難民暴動。

去年子受給了朝廷八十萬兩白銀,到現在他們發的俸祿,還是子受給的呢!

聽說徐城今年糧食大豐收,好多的朝臣甚至打算從徐城借糧。

基於這樣的考慮,這些重臣私下建議帝乙緩立儲君。

否則,在子受被貶謫之後,大王子將會順理成章的成為儲君的。

離開前丞相府,子受也深有感觸。

看來自己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大商並非全是昏庸無能之輩。

三王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