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李承乾悄悄地拉著李治到一旁,輕聲說道:“稚奴,你雖年幼,但也要多學著點。這律法之事,關乎大唐的根基,日後你若有所作為,今日所學便是寶貴的財富。莫要像那隻知道玩耍的小貓,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你看那古往今來,多少帝王因律法不明而失了天下,咱們大唐可不能重蹈覆轍。”

李治乖巧地點點頭:“大哥,我明白。我會努力的。我不想做那隻會在庭院裡撲騰的小雞,我要像雄鷹一樣翱翔天際。”

隨著討論的深入,對於一些律法條文的爭議也逐漸浮現。例如關於土地兼併的規定,有的大臣認為應嚴格限制,以保障農民的利益;有的則覺得應適當放寬,以促進土地的有效利用。

李泰見狀,又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土地之事,可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區別對待。如在人口密集之地,嚴格限制土地兼併,防止百姓流離失所;而在偏遠之地,可在官府監管下,允許一定程度的流轉,就像給不同的田地施不同的肥料,方能茁壯成長。在那偏遠之地,土地廣袤,若合理流轉,可讓有能力耕種更多土地之人發揮作用,提高糧食產量。”

,!

李世民聽後,再次點頭:“青雀此議,頗為周全。這土地之事,就像下棋佈局,不同的地方得用不同的策略。”

李承乾心中有些著急,他不想在這場討論中被李泰完全蓋過風頭,於是說道:“父皇,兒臣還想到,在新律中對於官員的貪腐行為,當加重懲處。官員乃是百姓之父母官,若貪汙受賄,如同蛀蟲侵蝕國家的樑柱,必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兒臣聽聞有些地方官員,收受賄賂,導致工程偷工減料,百姓深受其害,若不嚴懲,如何能平民憤,又如何能讓其他官員警醒?”

李世民說道:“太子此心可嘉,官員廉潔奉公,方能使政令暢行,百姓信服。這官員若是清廉,就像那清澈的泉水,能滋潤百姓的心田;若是貪腐,那便是汙水,會汙染大唐的根基。”

討論持續了許久,御書房內的氣氛時而熱烈,時而凝重。窗外的秋風依舊呼嘯著,吹得窗欞微微作響,彷彿也在參與著這場關於律法的大討論。

李世民看著眾人,說道:“今日諸位愛卿所言,朕皆已銘記於心。這新《貞觀律》的制定,還需細細斟酌,反覆推敲。朕希望它能成為一部公正、合理、適應大唐國情的良法。這律法就像一座大廈的基石,得穩穩當當,才能撐起大唐的輝煌。”

李承乾、李泰、李治以及眾大臣齊聲說道:“陛下聖明。”

之後的日子裡,李承乾、李泰都積極地參與到律法的制定工作中。

李承乾親自走訪民間,傾聽百姓對於律法的期望與訴求,回來後向李世民彙報:“父皇,兒臣在民間聽到百姓們說,希望律法能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對於那些欺壓良善的惡霸,能有嚴厲的制裁。他們就像在黑暗中渴望明燈的行者,律法便是那盞明燈。兒臣還遇到一位老農夫,他哭訴著自家的田產被惡霸強佔,可因為律法不明,他無處申訴。這讓兒臣深知,律法必須要為百姓撐腰。”

李泰則在宮中的藏書閣中日夜翻閱典籍,尋找古今中外可供借鑑的律法條文,他對李世民說:“父皇,兒臣發現前朝有些律法在處理民事糾紛上有獨特之處,我們可去粗取精,融入到《貞觀律》中,就像把珍珠鑲嵌在皇冠上,使其更加璀璨。兒臣看到前朝有關於鄰里糾紛的調解律法,透過德高望重之人居中調解,不傷和氣又能解決問題,我們大可借鑑。”

李治也沒有閒著,他跟在兄長們身邊,幫忙整理資料,偶爾也會提出一些天真卻又不失新意的想法。他對李承乾說:“大哥,我覺得律法如果寫得通俗易懂,是不是百姓們就能更好地遵守呢?就像給小孩子講故事,簡單了他們才聽得懂。要是律法寫得像那晦澀難懂的經文,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