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壯主動跟幾個長輩打了招呼,跟同輩的沒有幾個玩得到一起的,就點點頭就算打過招呼了。

一是原身比同齡人長得高大很多,在一群蘿蔔頭裡顯得很鶴立雞群。

二是原身很小就開始幫家裡幹活了,不幹活的時候餓得翻山越嶺找吃的。

比較熟悉的就只有村裡的寡婦兒子林小柱,林小柱從小沒了爹,她娘一個人把他拉扯大。

和他同齡的人被家裡人教育著不能和他玩,林大壯也被同齡人排擠在外,兩人就漸漸湊在了一起,不過林大壯有爹有孃的,還有兩個弟弟。

和他一起玩的時間也不多,兩人一起玩也不過是一起上山掏鳥蛋,或者林大壯聽林小柱侃大山。

林小柱的娘忙著養活他,對小柱的管教也就少了,林小柱就見天的到處跑,不知怎麼得傳出了他懶漢的名聲,到現在都沒娶上媳婦,現在也快二十了吧。

不知道是不是還沒聽說他回來了,林大壯看了看人群沒有找到林小柱的身影。

有些婦人的面孔也是比較陌生的,應該是原身在外的一年裡嫁到王家村的媳婦。

其實比較親一些的親戚就只有三爺爺一家和關係不好的大爺爺一家。因為林大壯的曾爺爺和曾曾爺爺也是獨子,所以雖然村子裡很多人都姓林,但是大多隻是出了五服的親戚,然後大家是同一個宗族的。

林家祖上是武將所以沒有什麼字輩,大家取名都是找族老請字或者家中長輩自己商定就成。

不過都是土裡刨食的人就不怎麼講究,還普遍認為賤名好養活。

所以林大壯的大爺爺叫林大磚,爺爺叫林二柱,三爺爺叫林三瓦。

曾爺爺因為是獨子的緣故,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覺得又欣慰又鬧騰,分家就分得比較早。所以分家後兄弟姐妹排行就各自排行了。

這邊的習俗是老兩口跟著老大,因為老大要贍養老人,分財產的時候就可以分走一半,其他的兒子分剩下的,如果只有兩個兒子的,大兒子就可以分走七成。

其他兒子吃好吃的時孝敬爹孃一碗,過年過節的走些禮,再每年給個十文百文養老錢就行了,要是爹孃病了幾個弟弟也不用出錢,只出力照顧就成了。當然有條件的想怎麼孝順都成。

但是林大磚以他有兩個兒子,懷孕的妻子肚子裡還有一個兒子為理由,想佔七成,因為兩個弟弟都只有一個兒子。

林二柱和林三瓦肯定不願意,就這樣僵持著,又不想鬧大讓別人笑話,只能各退一步,讓林大磚分走了六成,林二柱和林三瓦各自佔兩成,每年不用再給爹孃養老錢,就當是多分走的一成裡提前給了。

本來只是這樣,三兄弟也不至於直接冷臉。哪知等父母相繼去世後,林大瓦又在村子裡暗示村裡人,兩個弟弟從來沒有給過二老養老錢,要不是林二柱林三瓦平時在村子裡口碑還不錯,不知道會被怎麼編排,就算這樣,也還有些不明內情的人說些風言風語。

林二柱和林三瓦也不可能到處跟別人解釋真相,畢竟林大磚再怎麼也贍養過老人,還是長兄。

不過關係也越來越不好就是了。

爺爺林二柱死得早,隨後幾年奶奶張翠雲也去世了。他爹沒有爹孃幫襯娶妻就晚了些,而他娘是家中幼女受盡爹孃哥哥們疼愛,留來留去也留成了大姑娘,後經媒人介紹後,互相都挺滿意的,就成了親。

外婆家不僅讓娘帶回來所有彩禮,還出了一筆豐厚的嫁妝,所以剛開始幾年日子過得也還算不錯,只是生了幾個孩子後,才越來越差,畢竟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何況缺油少鹽的,每人的飯量都很大,加上林大壯又天賦異稟,那就更不用說了。

大爺爺林大磚子嗣多,有四個兒子,八個孫子。四個兒子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