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扶犁的奴工接話說道:“此牛並非累也,只是生性懶惰耳。其他之牛一日能耕三畝地,田馬有甚者乃至能犁五六畝地以上,唯獨此牛偷奸耍滑不肯出力。”

蹇叔又說道:“你以皮鞭抽之,其亦不走乎?”

那扶犁之人又接著說:“不行也,此牛惟懶,力氣倒頗大,且脾氣尤暴烈。前次因多抽數鞭,其便掙脫枷柦,發瘋似的直朝人衝來抵人,尚將一人抵傷矣。”

木耒聽到這,轉頭對小監工說:“為何不為此牛置上牛鼻環乎?”

監工一臉疑惑,問道:“何為牛鼻環?”

木耒解釋道:“牛鼻環乃以竹木或赤金穿過牛鼻也。若牽引牛鼻環,牛便覺疼痛,便會甚是聽話,你難道未聞乎?”

那監工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

木耒又看向蹇叔,問道:“宋地可有此物?”

蹇叔也搖頭表示不曾聽聞。

木耒不禁長嘆一口氣:哎,看來我要發明這牛鼻環了。

木耒對那監工說道:“過一兩日,我做出一物來,保管能將此牛降服,令它對你們服服帖帖。既然其不服管教,我便拿它第一個開刀。”

木耒話音剛落,這牛彷彿聽懂了似的,瞬間來了股子力氣,開始小跑著向前走去。

扶犁之人趕忙喊道:“快、快,牛毘,你速去前面為它引路,此犁都犁偏了。”

隨後,一個人便快步跑到牛前,抓起牛韁繩,將牛調正方向。很快這二人一牛迅速犁起地來,一下子就衝出了幾十丈遠,二人嘴裡還在叫嚷著什麼,只是木耒他們已經聽不清了。

此時,木耒蹲下,低頭看了看腳下的土。那曲轅犁犁出的土全部翻向一側,深度大概有十厘米左右,土裡還有許多草根。

蹇叔看著遠去的兩人一牛,陷入沉思:種個地竟然要這樣翻土,也太費勁了吧。

木耒穩了穩心神,站起身來,問監工:“此曲轅犁與那獨輪鏵犁,孰犁地之效更佳乎?”

這監工回答道:“此曲轅犁僅以一頭牛牽拉,較以往需兩頭牛牽引之直轅犁,已省力甚多矣,且翻土之深度亦有所增,可達半尺(一尺23厘米)之深。

不過,那獨輪鏵犁翻土更深,翻土達七寸之深,牛拉此獨輪鏵犁,頃刻就累得氣喘吁吁,只能換馬來拉。

農匠曾交代,今年新種之長壽果與紅薯定要深耕,故需深耕之田地,必得以馬拉獨輪鏵犁。”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