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表格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便是簡化字。木耒原來的計劃是,在秋收之後著手這些事情。

但是現在呢,而現在紙已提前製成,不妨趁此機會,將簡化字交給計吏,讓他先熟悉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步推廣簡化字。

木耒在紙上一一對照的寫下三種文字,即大篆、繁體字以及簡體字,三種文字在豎著的小格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木耒此舉意在表明簡化字與大篆一脈相承,二者之間存在著深厚緊密的聯絡。

他不想因推廣簡化字就立刻廢除大篆,不然百年千年後,子孫後代會不認識這些字型,造成文字的割裂。而中間有繁體字存在,就能清晰地展現出字型間的繼承關係。

並且大部分的字是沒有繁體的,像 “日”“月”“水” 這類書寫簡單的字,是直接從篆體進化為簡體的。但對比之下,仍能看出明顯的進化關聯。

至於將來推廣簡體還是繁體,要看計吏和其他人的看法,這件事木耒不想自己決定,因為他難以決定這些人對文字傳承的選擇。

寫字很枯燥,好在木耒用的是鋼筆式毛筆,省去了潤筆蘸墨的時間,字也能寫得很小,寫字速度也快了不少。

即便如此,他花了整整四個多小時,也才寫了一千來個字,除去重複的字,實際上對應的古今字,只有三四百個。

在繁體到簡體的過程中,還存在字合併的情況。許多字由兩個、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字,合併成一個字的情況。例如 “發” 字,頭髮的 “髪”、發財的 “發” 原本是不同的字。

這樣的情況也很多,實際上字型簡化不只是筆畫減少、便於書寫的進化,還有很多是字合併方面的簡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兩字合併之後,保留了原來兩種的讀音,即多音字。

對於多音字,木耒本來想把拼音引入的。但是他發現,兩個世界讀音相差太大,相似讀音恐怕不到一成。

拼音不是不能用,但是還需要重新定義拼音的讀音,和拼寫規則,這個木耒根本完不成,便放棄了。還有一點是現在各地的讀音也不統一,他總不能以邢地方言來做個拼音吧。

對於他學的雅言(周的官話),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標準讀音,就更沒辦法提注音的事了,所有還是單純的簡化字型吧。

對於一名初中生而言,最厭煩的就是寫字了,而且還是寫自己不樂意寫的繁體毛筆字,但為了自己的封地,木耒還是堅持下來了。

一整個上午,直到過了正午,他才寫完五六張紙。除此之外,他還用單獨的一張紙,詳細羅列了簡體字或者繁體字筆畫的寫法,下面還寫了名稱備註。

寫了幾個小時後,他再也寫不下去了。

原本木耒還想,用天時間把所有字的對照寫完,然後交給計吏,但現在估計寫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就寫不動了。

看來這是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後來木耒也想,要是直接把數千字的對照表交給計吏,恐怕他一時也對應不過來,不如一點一點的把這些交給他。

這個計吏本名是籌,包括木耒在內,第一次聽到他名字時,都以為是綢緞的 “綢”,實際上不是,而是算籌的 “籌”。

其實他叫籌一點也沒錯,典婦功手下的人都以絲麻為名為姓,比如帛縷和絡繕。但他是以計算統籌為工作的,用算籌的 “籌” 作為名字,這樣說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次木耒沒去後院找他,而是讓僕人去後院把他叫來。

在廳內,木耒把寫好的簡體字、繁體字和周之大篆的對照表交給了計吏。

計吏籌看著木耒遞來的紙卷,兩眼放光。

木耒說:“吾先前曾答應你,要教你簡化字,現今我寫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