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高陽和辯機之間的撲朔迷離(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所有人都不清楚,歷史上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到底有沒有發生過所謂的“姦情”。這一事件撲朔迷離,至今仍存在爭議。
有人認為他們之間確實有一段不尋常的感情,但也有人覺得這只是被誇大或誤解了。
畢竟,歷史的記載往往受到當時政治、社會背景以及個人立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偏差或歪曲。
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真相是什麼。
這位戴了一千多年綠帽子的男人,究竟是否真的為她們守過門,也不得而知。
在最早的《舊唐書》中,根本沒有提及過此事。
反而是由百年之後,宋朝編纂的國史《新唐書》在史學家權威中寫下。
於是從宋朝仁宗以後,這段歷史便被正式記錄下來,併成為了正史中的一部分。
而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之間的故事,則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這個故事不僅讓高陽公主的形象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也讓她從一個高貴的公主變成了一個淫蕩的女人。
從此以後,高陽公主的名字就與淫亂、放縱等負面詞彙緊密相連,成為了歷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如今因為沒有更為詳實的史料佐證,所以儘管後來研究者對此事提出種種考證質疑,但仍不足以推翻《新唐書》為高陽公主的定位。
從各種史料記載來看,我們可以大致梳理出這樣一個過程:事情的起因是房遺愛和房遺直爭奪父親房玄齡的爵位,這一事件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並最終導致高陽公主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失寵。
這場兄弟間的爭鬥使得原本就性格剛烈的高陽公主心生不滿,她開始對丈夫房遺愛的行為感到失望,並逐漸疏遠他。
而房遺愛也因為無法得到妻子的支援倍感壓力,兩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
與此同時,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的私情被曝光,這進一步加劇了她與唐太宗之間的矛盾。
面對女兒的背叛,李世民感到憤怒和痛心,他決定對高陽公主採取嚴厲的措施。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高陽公主在唐太宗心目中的地位急劇下降,她失去了曾經擁有的寵愛和特權。
當御史發現了高陽公主和高僧辯機私情得到物證寶枕。
唐太宗才知道高陽公主與和尚淫亂,於是震怒下旨處死辯機,殺奴婢十餘。
整個史料描述精彩紛呈、跌宕起伏,其情節之曲折離奇、人物形象之鮮明生動,堪稱一部引人入勝的小型小說。
然而後代研究者發現,此史料前後矛盾,迷霧重重。
其一,高陽公主和辯機相遇相戀地點與唐代高僧管理制度不符。
比如高陽公主和辯機在浮屠廬主之封地相遇。
史書記載:主與遺愛獵,見而悅之,具帳其廬,與之亂。
研究者認為唐代高僧管理還是比較嚴格的,進出寺廟都有登記,無緣無故離寺不歸還能不被立刻發現不符合常理
即使辯機是玄奘的高徒是大德也不可能無視寺廟管理制度隨便出入而無人關注。
其二,《新唐書》中記載的高陽公主在太宗面前因為此事失寵與《舊唐書》中記載矛盾較大。
《舊唐書》記載在房玄齡病重的時候太宗見表,謂玄齡子婦高陽公主曰:“此人危惙如此,尚能憂我國家。”
當時已經貞觀二十二年五六月,而太宗在貞觀二十三年五月駕崩。
可見至少在唐太宗駕崩前,唐太宗和高陽公主還是很好的,公主沒有任何失寵的跡象。
當時房玄齡後期一直是在宮中治病,因此作為兒媳婦的高陽公主跟隨進宮從而見到唐太宗的機會較大,如果高陽公主已經因此事失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