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商議完成了。

大明君臣高效的拿出了平倭方略,以胡宗憲為平倭總司令,兩個月內點齊十萬兵馬並糧草輜重,即刻發兵,問罪倭國。

這是前所未有的決策。

自從嘉靖登基以來,還沒有哪一次有能這麼順利的君臣齊心去辦一件事。

政令很快傳達到各部門,各部門下達地方。

按照往常的經驗,磨磨蹭蹭至少也是七八天以後的時候了。

可這一次,僅僅三天的功夫,遠在東南的胡宗憲就接到了聖旨。

沒有任何的阻礙,大明首輔嚴嵩並次輔徐階一力擔保他為統帥,務必保證能如期到達倭國。

訊息傳到西苑後,嘉靖笑的腰的直不起來。

他就知道,這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的文官們,聽說倭國有銀子後,恨不得長了翅膀飛過海去,立馬進行開採。

也因如此,於平倭一事上才會有如此高效的行動。

當然了,正常來說,兩個月點齊各路兵馬以此輜重糧草,實際上還是倉促了許多。

但自內閣發行下去的指令是這樣的。

胡宗憲大軍不需要準備太足的糧草之中。

發兵倭國要借道朝鮮,這也算是為他們清除心腹之患了。

那些倭寇們可不只是侵擾大明沿海,最受其害的,恰恰的是在大明東北角的朝鮮國。

所以,既然大明發天兵攻倭,他們自然也當有所表示才對。

王師所道,不說萬民迎接,至少要準備好充足的糧草物品,保證大軍的日常開銷才行。

不過嘛,這是大明單方面決定的事情,朝鮮並不知情。

但內閣的大人們根本不會在乎一個小小朝鮮國王的反應。

他們有資格拒絕?

能為大明的天兵效力,是他們全國的榮幸。

若是不從,先平了你這藩屬國再論倭國。

當訊息傳入朝鮮後,引得當時的國王大怒,叫囂著要廢除漢字,以創朝鮮文,徹底脫離大明的掌控,並給其一點顏色看看。

但這番話很快就被官員們給無視了。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

和大明為敵?

誰不知道大明天下無敵,你瘋了吧?

更是有大臣直接駁斥:“王胡言亂語,舍漢字乃成夷狄,上愧大明,下愧吾心,此言還請日後莫要再講了!”

激進一些的,甚至產生了要不要換王的想法。

當然了,這點小小的波動根本干擾不到大明這個龐然大物的執行。

胡宗憲忙的腳都不著地,各處挑選精兵悍將,準備著兩個月後的徵倭決斷。

雖然不知道朝廷裡的那些官老爺和聖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忽然要去徵倭了。

但作為一名將軍加統帥,胡宗憲那可是異常的興奮。

平日裡,大明朝風調雨順,周邊國家早就被調教得乖巧無比,誰敢來騷擾進犯大明。

雖然北方還是有些遊牧民族會南下劫掠,但這和胡宗憲沒什麼關係,他負責的東南沿海一帶,除了偶爾遇到倭寇,其餘幾乎沒什麼戰事。

那點蚊子腿大小的功勳,以他這個級別,甚至不屑於要,都是分潤給下屬們。

沒想到做了大半輩子的官,居然等到了這麼一場開疆擴土的功績啊!

多的不說,只要他大軍壓境倭國了,無論結果如何,日後史書中都會有他胡宗憲的一筆。

青史留名了!

這是多大的殊榮。

故而他一點也不敢懈怠,務必要找到最精銳計程車兵,這一戰朝廷上下既然放心的交給他胡宗憲,那他就一定不會讓皇帝失望!

張居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