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朕三思什麼?”

嘉靖眼睛微眯,看著張居正,這是即將發怒的前兆。

在西苑中修道這麼多年,他已經很久沒有上過朝了,這一次,那種君臣一心,上下勠力完成一件事的快感,直到現在還沉浸在嘉靖心中。

那種感覺,就彷彿自己一瞬間成了太祖皇帝,無論面對誰,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生殺予奪盡在手,不需要去顧忌這樣那樣的事情。

這一直是嘉靖的夢想。

前二十年,他為之努力。

直到後面差點被宮女殺死,才徹底醒悟過來,不想再以身試險了。

可自從從薑餅小院回來後,嘉靖已經死去的雄心壯志再一次燃了起來。

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他身後有最堅強的後盾,那是所有朱家的老祖宗們,就在那看著他呢。

不再如從前一般,彷佛汪洋大海中一葉孤舟,茫然的漂浮在海面上。

有了朱家祖宗們的存在,就像是遠洋者發現了海岸大陸,心靈總算有了寄託。

而朱厚熜性格是相對偏激的。

一旦決心想做什麼事情了,會力排眾議的去完成,期間不允許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君不見大朝會時那幾個被杖責的御史言官們,現在屁股都還爛著呢。

現在一切都已經確定了下來,政令也已經發放到了各州縣地,忽然冒出個人來說讓自己三思,嘉靖心中怎能不怒。

這還是看在來者是張居正的面子上。

之前從姜先生那得知了這個後生有著如此大的能力,能透過各項改革,讓本來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再次延續了幾十年的時間。

於情於理,嘉靖心中對其是充滿感激的。

故而就算怒火中燒,他還是透過默唸道經使自己稍稍平復了不少。

張居正說出這話後,大氣都不敢喘。

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會是怎樣的狂風暴雨。

但有一點他很確定。

這估計會使這位皇帝處在盛怒之中吧。

雖然面聖的機會很少,但從各方大佬和自己的切身體會下,張居正覺得今朝的皇帝並非是什麼脾氣好之人。

或許,明天的太陽他是再也見不到了。

可張居正依舊義無反顧的來了。

相比起自己的安危,他更在乎的,是大明朝萬萬數百姓的生死。

不可計數的白銀流入大明,權貴們或許生活會發生一些變化,但對民間而言,那簡直就成了滅頂之災。

來時的路上,張居正已經在腦海中推衍了無數次。

一旦白銀這種東西數量急劇膨脹過後,將會導致民間物價飛漲。

現在一個包子一文錢,到時候可能就變成了十文,百文,乃至一貫錢!

可是,從倭奴國上運回來的白銀若是進入百姓們的口袋中,這也就罷了。

真正讓人感到膽寒的,是這筆銀子有極大的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的數額是流進皇帝和權貴們的口袋裡。

進入民間的數目,寥寥無幾。

即便真的能勸說皇帝不與民爭利,讓大部分白銀進入市場,又能改變什麼。

百姓們該窮還是得窮,日子和之前不會有半點起色。

甚至還有因為物價飛漲導致每日出門都要帶足了錢,口袋鼓的叮噹響,說不定運氣不好,遇到了扒手,一日的工錢就沒了。

有是有黑心商人囤積白銀,造成市面上物價飛漲的同時銀子短缺,那更是會給大明王朝帶來致命的打擊。

正是因為想到了這些,張居正覺得,既食君祿,就不能坐視不理,哪怕賭上自己的命也要去做。

更何況,他們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