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緊張歸緊張,可當他真正開始陳述觀點時,卻頭腦清晰,邏輯順暢,語言更是沒有絲毫的停頓,如行雲流水般。

不得不說,這位的業務能力確實沒得挑。

嘉靖靜靜的聽著,臉上的表情也發生著變化。

從最開始的好奇,再到後面的凝重,直到最後,甚至直接站了起來,不斷在那畫了太極八卦圖的宮殿中踱步。

張居正講完,見皇帝都已經站了起來,自然不敢繼續端著坐在椅子上,同樣告罪了一聲後站起身子。

不過他不知道嘉靖心中到底是何想法,是怒還是憂,所以身子半佝著,垂著頭,一副任君擺佈的模樣。

當然了,就算這樣,也比他坐在椅子上那怪異姿勢舒服的多。

同時張居正心中長舒一口氣。

這番話說完,他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之後無論嘉靖如何處置自己,他也算是問心無愧了。

那份緊張之情頓時消散了不少。

而看著在大殿中不斷踱步的嘉靖,張居正心中更是暗想。

“陛下究竟在想什麼呢?”

“是不願放棄徵倭帶來的巨量白銀,還是在思考這其中造成的影響該如何解決?”

“而且,今日陛下給我的感覺怎麼和往常有了很大的變化,如同變了個人一般?”

……

張居正心底有許多的疑惑,只是不敢問出來罷了。

嘉靖明白,這位名臣說的很有道理。

他們所有人都被這巨大的利益給衝昏了頭腦,而忽視了背後可能產生的影響了。

這其中自然包括他朱厚熜本人。

尤其是在他制定徵倭策略,本質上只是為了讓大明上下內外之間那些無法調和的矛盾,透過戰爭轉移到外部去。

而獲取到的白銀,只能算是這場博弈間的添頭而已。

本來以為自己解決了一個巨大危機,甚至為大明帶來了一場盛大的宴席。

可這宴席之下,卻潛在著更恐怖的,足以瞬間致命的危險。

這讓嘉靖不由得生起一陣後怕。

倘若真的像張居正說的那樣,民間物價飛漲的話。

他覺得甚至都不用等到幾十年後了,大明說不定最終會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自己會成為亡國之君?

不!

這是嘉靖最不願意看到,也最不能接受的情況。

可是,如今政令已經下發出去了,難道要讓自己親口否決嗎?

否決掉自己引以為傲的策略。

嘉靖暗忖,即便自己願意拉下皇帝的臉面,做一回朝令夕改的昏君,可朝中的那些大臣們又豈能善罷甘休?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所有人幾乎都已經連線在了一起,包括他這位皇帝!

每個人都上了這輛徵倭的戰車,上去容易,下來就難了。

他作為皇帝,考慮的除了自己外,還有億萬百姓。

他可以做到為了百姓而犧牲自己的利益們。

但百官們呢?

他們可無所謂。

雖然白銀的流入的確會危害民間,但那關他們什麼事?

相比起對於他們而言微不足道的物價上漲,所獲得的利益已遠遠足以抵消了。

更何況,窮鬼們活不下去了,關他們什麼事。

他們在乎的只有自己,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損,自己的家族是否昌盛。

反正皇帝沒了,換一個就行。

就算是王朝覆滅了,新皇登基後,他們一番歸順,再次又成了人上人,無非是從伺候這個皇帝轉變成了那個皇帝罷了。

對他們又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