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南天門\’計劃加速,運輸太空電梯模組(第2/2頁)
章節報錯
個更重要?’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一個社會來說,即使是承擔同樣一種職能的工具,其中也有輕重緩急的區別,畢竟在經費有限、存在運營成本的前提下,沒有任何一種工具能包打一切,只有不同側重、不同分工之說。
在星際時代,飛船就是太空中的車輛,靈活而多變,型號多種多樣。
然而,在地表-星港的固定路線雙向往返路程之中,它們的表現其實不如太空電梯;就好像論大宗貨物運輸,即使是高速公路物流車隊,也終究比不過鐵路和港口一樣。
這自然是因為,越大、越重的飛船,在進入和離開行星地表的時候,其能源消耗就越大。
所以即使星聯有非常之多的類似於‘開拓者’號這種載重很誇張的大型船隻,能運載很大量的貨物,但在地表與外太空的往返之中,大夥還是老老實實地把貨物運到太空電梯,透過它發射到星港,或者是反過來。
哪怕是千年科技這樣不差錢的巨企,在地表的物流中心都配有專門的星艦停泊場,它能停泊的船隻,頂多也就類似於莉莉安的那艘浮空戰艦那麼大——相對於陸上單位而言,看著是挺大,但放到太空中,也就一艘護衛艦的規模。
類似於‘開拓者’號這種,船體結構大小都不亞於戰列艦的大型貨艦,幾乎沒人會樂意把它開到地表去,且不說一起一降得多耗燃料,光是沒有合適的港口這一點,就很讓人撓頭了。
不同於星際飛船,太空電梯之所以會被稱之為太空‘電梯’,就是因為它其實是一個簡單的升降輔助工具,並不是真正具備動力的載具——電梯的主體是一條條的動力磁軌,軌道上套有一節節的電磁助推環,裝滿貨物或乘客的吊廂,相當於是一枚子彈,是被電磁彈射給‘打上太空去’的。
這其中,主要的動力,來自於那數量龐大的助推環,在整個綿延三萬公里的軌道上,它們每隔一百米就會提供一段斥力,就彷彿星際戰艦標配的那些磁軌炮,在冗長的軌道中不斷加速、加速、再加速,確保‘彈頭’也就是電梯吊廂,可以在慣性的作用下時刻保持超高速穿過真空軌道,並不至於被地球重力給拖回地面...
比起需要持續對抗重力與阻力的飛船,無論是標準的百噸吊廂,還是中央軌道所獨有的千噸吊廂,它們運載同等質量貨物抵達末端星港的能源消耗成本,都遠要低得多,大致只有前者的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