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魏仁浦眼神中露出了歡喜,郭威眼神中露出了焦急,除了張邁,沒有人知道他這一句感慨的真實含義。
是的,煌煌文章盛世,一個留下了最華麗文章、最頂尖發明,然後在武器裝備全面領先的情況下,滅亡於蠻夷手中的煌煌盛世!
一個只存於史書之上、讓人痛惜至深的“剩世”!
第二四六章 養民如羊,不如養民如狼!(之五)
魏仁浦的話,讓在場許多人都受到了巨大的觸動,不但是鄭渭魯嘉陵這些文官,就算是楊定國慕容春華這些武將,也被打動了。
天策大唐的核心是安西唐軍,安西唐軍最核心的人員構成是昔日安西四鎮的後裔,而安西四鎮的後裔為什麼會被隔絕在西域?
歸根到底不就是因為安史之亂麼?即便是怛羅斯之戰惜敗於天方之手,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得安西大都護府兵力東援,一旦大唐再策劃一次反撲,鹿死誰手誰又知道!
從第一代的郭楊魯鄭開始,所有的四姓子孫就無不對安史之亂深惡痛絕。
“如果不是那一場大亂,我大唐怎麼會中衰?大唐如果不中衰,西域怎麼會淪入胡虜之手,西域不淪入胡虜之手,華夏在中亞的後人怎麼會在異族手中朝不保夕?”
對大唐的懷念,與對安史之亂的痛恨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安西四鎮都是武人,縱然新碎葉城還保有唐刀的鍛造技藝,縱然郭家還保有郭子儀留下的《汾陽兵典》,但這些也是屬於軍事文化,在政治領域,四鎮中的才智之士最多想到如何光復西域,當張邁提出復興大唐時就已經有些超越他們的預期了這也是張邁能夠以外來者身份而在安西四鎮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的原因之一,因為他為四鎮男兒帶來了一個可以為之奮鬥至死的光明目標!
至於說探討到“為什麼會發生安史之亂”?楊定國、慕容春華等就完全沒有考慮到這麼深入的層面了。
是啊,之前只是痛恨安史之亂,可是安史之亂為什麼發生?如何杜絕安史之亂再次發生?這不是更加重要的問題麼?
“或許。武人的確應該反省、自制了。”
當張邁感慨說:“一個即將開啟的煌煌文章盛世啊!”時,連郭威都認為張邁被打動了。曹元忠幾乎就要出言附會了。
但郭威卻已經站了出來,如今楊易不在,薛復不在,大唐軍中,擁有相當政治智慧的人只有自己。自己必須站出來,不能讓元帥就這樣被這些文士打動!
“元帥,盛世,不能只是崇文!”郭威說道:“所謂全盛,必須內富外強!”
郭威的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我天策大唐如今已有萬里國土,將來若吞併契丹、中原,領土自然更加廣袤。當不在漢唐之下。中原膏腴之地,是我漢家根本,且不說它,就說西北邊疆之地,彼地之民皆是諸胡雜種,若不能有效彈壓,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竄出新的匈奴、突厥、契丹!而要有效彈壓,國家就必須強大。國家之強大,根本在於軍隊之威懾,若無軍隊之威懾。則四邊不安,外族侵辱,到時候何來華夏之全面復興?強而不富,叫做窮兵黷武,不強而富,謂之待宰肥豬!”
張邁被郭威的話給驚醒了!從大宋滅亡的歷史記憶中被郭威拉回現實。比看魏仁浦時更加詫異地看著郭威!
如果說,魏仁浦剛才的話只是引起張邁的驚歎,進而欣賞其才華,但畢竟魏仁浦所處的年代已是五代末造,他的思想能夠下開有宋一代的崇文思潮並不奇怪,甚至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但是郭威的話卻不然!
“強而不富,叫做窮兵黷武,不強而富,謂之待宰肥豬!”
這等震耳發聵的話,出現在宋亡之後不奇怪,出現在晚清民國不奇怪,那時候“漢人文明而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