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去長沙吧。”
陳賡到長沙當了一名鐵路工人。他結識了毛澤東,加入了毛澤東參辦的長沙自修大學,和毛澤東一起中流擊水,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他聽說黃埔軍校招收學員,便和同鄉宋希濂去了廣州,考取了軍校,然後參加了東征。
棉湖大捷後,東征軍把殘敵趕到了福建和江西的邊界。第一次東征擊潰了陳炯明的主力,以勝利宣告結束。
右路軍在棉湖打擊陳炯明叛軍時,左路滇軍和中路桂軍卻撤回廣州,陰謀叛亂,推翻革命政府。陳賡化裝成廣州師範的學生,刺探到了這個情報。右路軍得勝後馬上回師###叛軍。程潛的湘軍也從湖南前線殺回廣州。同時,革命政府急調四路軍隊攻擊廣州市的叛軍。
張治中率領黃埔軍校兩千多名學生組成的突擊隊,集合完畢,蘇聯顧問契齊班諾夫詢問張治中:“哪個單位衝在最前面?”擔任連長的湖南人左權舉手說:“我們連!”
契齊班諾夫透過翻譯問左權:“你準備怎麼打?”左權跨步出列,敬禮回答:“集中力量,形成拳頭,抄他後路。”契齊班諾夫高興地點點頭。左權又補充說:“最好有幾門炮!”
“炮!”蘇聯顧問閃過一個念頭,高興得叫了起來。
風水育人才,冰火造雄魄(3)
他知道,黃埔江上停著年久失修的飛鷹軍艦,雖然機器壞了,但艦上的炮還能使用。
於是,在這位軍事顧問腦子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戰方案。他決定組織以共產黨員為主體的精悍突擊隊,從黃埔上游的臘德炮臺上岸,從背後襲擊叛軍,在戰鬥的關鍵時刻,從飛鷹軍艦上開炮助威。
炮火支援果然發揮了很大作用,革命軍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將兩萬叛軍全部解除武裝。孫中山見黃埔軍校的學生軍如此勇猛,大喜過望。
陳炯明趁著東征軍回師平定叛亂,又糾集殘部,重新佔領了廣東東江地區。被趕到南部的鄧本殷也蠢蠢欲動。國民政府決定進行第二次東征,徹底肅清各路叛軍。
第二次東征軍共三萬多人,編成三個縱隊。
東征軍開始攻打惠州城。這裡三面環水,城高牆堅,號稱“南方第一堅城”。陳炯明把主力一萬多人擺在這裡,據險頑抗。東征軍幾次受挫,傷亡慘重。這時,湘軍發揮了傳統的攻城戰術,蔣先雲身先士卒,身上多處受傷,仍然衝鋒在前。
湖南籍學員陳明仁所在的第四團擔任主攻,看到在前面衝鋒計程車兵們紛紛倒下,心急如焚,便帶上一名號兵躍進到城牆下一個死角,觀測周圍地勢,然後拿著駁殼槍和四顆手榴彈,舉著旗幟帶頭衝上雲梯,飛快地躍上城牆,把手榴彈接二連三投出去,殲滅了守敵,在硝煙尚未散去的城頭插上旗幟。攻城部隊蜂擁而至,佔領了惠州城,一共殲敵四千多人。
陳明仁率隊攻城的場景,蔣介石和周恩來等人在後面陣地上透過望遠鏡看到了。蔣介石見城樓上青天白日旗飄揚,敵人紛紛敗退,欣喜地發問:“手持大旗,第一個登上城牆的是誰?”
蔣介石身邊的黃埔教官響亮地回答:“你的學生陳明仁!”蔣介石喜形於色,說:“要開個慶功會!”
攻佔惠州後的第三天,蔣介石、周恩來等人集合全體官兵,舉行慶功大會,蔣介石命令吹響三遍軍號,向陳明仁致敬。他帶頭喊口號:“向陳明仁看齊!”他宣佈:這位英雄晉升為第三營營長。
陳明仁在惠州的英勇事蹟,國民黨一直宣傳了幾十年。國民黨南京軍事博物館有一幅大型油畫,記錄了陳明仁率先登城的場面,以及蔣介石臨陣督戰的情景。1949年9月,陳明仁參加新中國首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