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記得,一九八幾年的時候,人們的生活還普遍不富裕,那年月,出生在鄉下的她,想要吃一根冰棒兒,是不能每天都可以吃到的,不是因為家裡買不起,而是賣冰棒兒的叔叔不是總來。

夏天,她在院子裡玩耍,耳朵特別尖,賣冰棒兒的還在屯子西頭吆喝,她就能隱約聽見了,然後會放下當前進行的任何遊戲,以最快的速度去尋找媽媽,媽媽有時候給她兩分錢,那年月,兩分錢就夠買一根冰棒了。有時候給她一隻雞蛋,一隻雞蛋也能換一根冰棒。其實比較起來說,雞蛋肯定不止兩分錢的,但是對鄉下人來說,雞蛋容易得,錢不易得。

她拿了錢和雞蛋,向大門口跑,就等著那賣冰棒兒的騎著腳踏車過來,那年月,有腳踏車的都是大老闆,飛鴿牌28大槓,鄉下人眼中的賓士寶馬。

賣冰棒的老闆總是來得很慢,因為沿途總有叫停的,但其實也賣不出去幾根,因為窮啊,很多人家捨不得花錢買,剛打上來的井水,放點糖精一樣的,這是有些媽媽們這樣哄孩子的,但周家不同,周家的男主人十里八村都很有名,肯吃苦,人聰明,能賺錢,除了沒讀過幾年書,但是自學了全部機械維修理論,還學習毛澤東思想,高等數學(雖然這個他到底學沒學會有待商榷),但周清塵高中以前的所有代數幾何,可都是爸爸輔導的。

周清塵那時只有五歲多大,她母親每每在這個時候已經隨後跟了出來,在她身後陪她一起等著。

裝冰棒的是個放在腳踏車後架子上的泡沫箱子,裡面有隔空層,底下鋪了一層冰,冰棒放在中間,再在上面蓋上厚棉塊,最後將泡沫蓋子蓋上,這就是80年代的“車載小冰箱”。賣冰棒兒的和父親年紀差不多大,五歲的她也不知道他打哪兒來,但那時候在她心裡就像天使一般,雖然不是免費吃,但反正不是她掏錢,就不心疼,哈哈!

蓋子一開啟,寒氣氤氳,她還沒吃到嘴裡就彷彿已經感受到了那股子沁人心脾的冰爽,一次只能買一根,因為沒有冰箱,儲存不了。賣冰棒的叔叔有時候第二天就會再來,有時要隔好幾天,但一根對周清塵來說也已經夠了,總比沒得吃的孩子強吧,看,童年的她就有這樣的潛意識了。

冰棒兒換到手後,她迫不及待的舔一口,那滋味兒……飄飄欲仙了有沒有?

有趣的是,後來冰棒兒漲到5分錢一根的時候,那賣冰棒兒的叔叔卻不賣了,也不知道去做了什麼,總之後面村子裡又換了新的人來賣冰棒兒,價格貴了,味道卻不如從前了,時至今日,冰激凌已經可以賣到二三十塊錢了,周清塵卻不:()半夢浮生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