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支;隔得關係已經很遠了;而且在成都置辦田土不過千餘畝;只是不容小覷而已。可那個昂藏年輕人的家族就不一樣了。
那一家雖非寄籍蜀郡;而是東北面的閬州;也並非極其顯赫的名門世家;但卻家財萬貫;在蜀郡四境佔有田地不下萬畝;蓄養的家奴和佃戶眾多固然沒有世家之名;卻有豪強之實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四百零三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read_content_up;
見過蜀郡這四大家的主人後;居然真的能夠讓崔澹當場表態;杜士儀也沒料到能夠有這麼順利的進展。更讓他意外的是;前頭一撥客人才剛走;後頭卻又有一撥客人求見。來者自稱是蜀州司戶參軍楊玄琰之侄楊蛞;為了從妹的事前來道謝;至於另外一人;則是自稱漁陽鮮于向。
聽到這兩個名字;杜士儀忍不住先定了定神思忖了好一會兒;確定前頭那兩個楊姓名字自己真的沒聽錯;他這才吩咐把人帶來。當這一前一後兩人踏進了二堂時;正值從者剛剛進來把用過的越窯瓷盞都收拾了下去;他冷眼旁觀;就只見那恬淡些的年輕人若有所思地瞧了一眼那些白瓷茶盞;而另一個身材昂藏的則是目不斜視。到了近前行禮相見之後;他少不得含笑抬手吩咐了一聲坐
“在下楊蛞;伯父是蜀州司戶參軍楊玄琰。本該早就前來拜見明公的;卻因為我前幾ri不曾去往伯父家中;直至昨ri方才得知;五妹玉奴竟是險些驚了明公車馬;所幸明公非但不怪罪;反而還令人送了她回去。”楊蛞說到這裡;又誠懇地拱手為禮道;“伯父家中只有四女;因玉奴下頭的八娘還在襁褓;一直對她倍加寵愛;也慣得她實在淘氣。若是那時候有衝撞無禮之處;我代她嚮明公賠禮了”
見楊蛞再次賠禮致歉;杜士儀終於確定;此楊便是彼楊;自己見過的那小女孩玉奴;按照年紀和這小名;恐怕十有**就是ri後將名留青史的那位楊貴妃即便已經見慣了各種名人;可一想到那便是赫赫有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現如今卻還是小蘿莉;他仍舊不禁失神片刻;臉上還不能表露出異sè。
等到再聽得楊蛞解說伯父楊玄琰和前任成都令鄭法陵是好友;因為和益州相鄰的蜀州西南接青城山;西南西北有不少蠻夷部落;所以不放心把家眷接到任上;把人都留在了成都縣廨左近;便於照應云云;他便於咳一聲道:“護犢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知道楊參軍家眷便在縣廨之側;今後我定然也讓人多加調護。至於令妹玉奴;不過幾歲的孩子;些許小事就用不著致歉了。只是……”
楊蛞本還覺得杜士儀如此好說話;心中鬆了一口氣想要拐入正題;可不曾想杜士儀話到末了還有轉折;他登時心中一跳;小心翼翼地問道:“不知明公還有什麼吩咐?”
“吩咐自然談不上。”杜士儀見楊蛞不過十六七歲光景;形容還有些稚氣;卻偏偏要老氣橫秋和自己周旋;不禁為之莞爾;遂正sè道;“只不過既然是令伯父的掌上明珠;看護還需得更加倍仔細一些。蜀郡縱使繁華富庶;可難免仍有作jiān犯科之輩;似那一ri她央了婢女幫忙偷跑出去;萬一遇到圖謀不軌的人怎麼辦?我看令妹雖小;卻聰慧異常;卻不要因為小小疏失使她一生受害。
“謹遵明公吩咐;此事我回頭便立刻囑託伯父家中婢僕”楊蛞聽到杜士儀竟是吩咐這個;鬆了一口大氣的同時;卻也不免心中感激;起身深深一躬應諾之後;他再次落座之後;見杜士儀在打量自己下首坐著的鮮于仲通;便趕緊解釋說道;“鮮于兄原籍漁陽郡;隨父任官後最初寓居閬州;這兩年常在成都住;故而與我相識。得知我要前來拜見明公致謝;他因慕明公聲名風采;便一同前來拜見。”
“在下鮮于向;字仲通;拜見明公”
杜士儀見此人生得昂藏英朗;眉宇間與其